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资讯


粤澳中医药产业园孵化区年底落成 支持澳门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发

2018-08-31 23:54 | 来源: | 浏览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近期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首次全体会议上提出,支持澳门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

在此次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广东省委网信办承办的“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大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过程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位于珠海横琴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下称“产业园”)。

作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的首个落地项目,产业园由两地政府共同开发,经过7年的建设,产业园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已初见成效,其中产业园孵化区,预计今年年底落成并基本投入使用,而到明年底,园区所有的硬件设施将全部落成并基本投入使用。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团采访时表示,澳门在中医药产业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产业园将成为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和促进粤澳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澳门大学拥有我国第一所中医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而且布局了十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同时与内地的高校、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院、制药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有些专利已经进行了转化。而我们在产业园的研究院正进一步地利用这个公共服务平台,把我们实验室的成果推向产业化。”宋永华说。

助力国内中医药对接国际化标准

粤澳中医药产业园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及粤澳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搭建以技术为主的公共服务平台方面,产业园GMP中试生产大楼、研发检测大楼、科研总部大楼及相关配套设施等7个项目在内的一期公共服务平台已经于去年9月顺利落成并投入使用,为企业入驻和落地创造基本条件,同时为入园企业提供产能扩大、技术改进、产品二次开发及拓展市场的空间。

其中,GMP中试生产线严格按照中国内地及欧盟GMP认证标准进行建设及管理,为园区用户提供临床试验样品及注册批样品的试制和上市产品的生产服务。

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谢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澳门还没有实行GMP的标准,所以其优秀的中医药产品在走向内地和国际市场时就存在障碍,产业园则可以帮助澳门的中医药企业改进工艺,从质量方面对接国际化标准,从而扩大产能及拓展市场的空间。

与此同时,产业园也积极在欧洲等地举办研讨会,与国内外的专家进行交流,在技术方面推进中医药标准方面在国内外的互通,同时与英国天祥集团合作尝试参与国际中医药生产质量标准、贸易交易标准等标准的制定。

从2015到2018四年间,产业园在澳门、以泰国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和以葡萄牙为代表的欧盟国家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8场国际论坛,为传统医药在各区域的协同共促发展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起澳门与葡语国家、欧盟国家、东盟各国的联系,同时打通了各国在传统医药产业合作的渠道。

“产业园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到澳门与葡语系国家此前的紧密联系,在推动中医药走进欧盟市场时可以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效率,更容易建立起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关系。从项目的进展来看,是符合我们预期的。目前各方面都很顺利,包括对澳门企业的帮助、对澳门就业的促进,带着澳门的中医师‘走出去’等等,我们还将促进内地的中医药龙头企业跟澳门的企业‘大手拉小手合作’。”谢毅说。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珠海横琴专门出台实施14项措施,从设备购置补贴、场地租金补贴、企业发展扶持、科研成果奖励等方面,扶持产业园发展。

2018年7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络办公室正式挂牌产业园,为产业园的公共服务平台及园区内的企业在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行政许可等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

种种利好使得产业园招商情况较为理想。截至2018年6月30日,产业园累计对接洽谈企业461家,累计注册企业85家,涉及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领域。其中,澳门企业24家,占28.24%。

从培育企业走向培育中医药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走访中获悉,该产业园内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孵化区,预计2018年底落成并基本投入使用。届时将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入驻,特别是为澳门企业入驻提供技术、创业发展、投融资、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和发展的条件,逐步实现园区项目从培育企业到培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预计可容纳约300家企业。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谢毅称,产业园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计划还合作成立“成都中医药大学(澳门)国际学院”,该学院将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招生对象主要为海外留学生;并将逐步建设成为培养海外中医药人才为主的中医药人才的聚集地、中医药国际化的推进地、以及面向东盟及葡语系国家的中医药输出基地。

产业园澳门籍教育培训师程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园平台给了年轻人更多机遇,开拓了澳门中医师的新思路,除了当医师之外,还可以尝试不同的职业,比如从事中医的教育培训等。

程曦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已经参与过产业园在非洲和泰国开展的多个中医药国际培训项目。她表示,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她不仅可以和一些中医药的大家、名家进行交流,同时也开拓了自己的国际视野。

此外,产业园在去年与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成立的珠海市横琴新区北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等项目,为包括澳门企业在内的入园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

国际中医药人才的培训也是产业园重点工作之一。谢毅介绍,自2016年以来,产业园与莫桑比克卫生部在莫桑比克合作举办了7期中医特色疗法培训班,累计培训189名莫桑比克卫生部公立医院的医生及理疗师,并首次将中医药技术引入了莫桑比克的公立医院系统,结业学员已为超过7000人次的莫桑比克患者进行了中医疗法治疗,受到当地临床患者的欢迎。

“产业园通过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为企业、研发机构入驻和落地提供了基本条件,特别是对于扶持澳门中医药企业发展来说,提供了产品研发、工艺改进、质量标准提高、扩大产能及拓展市场的空间,未来一定能在支持澳门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谢毅表示。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