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资讯


南京全面深化医药卫生综合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15-10-22 10:45 | 来源: | 浏览 :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南京市公共卫生疗中心

南京市儿童医院河西医院

南京市儿童院河西医院

南京全面深化医药卫生综合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南京全面深化医药卫生综合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南京全面深化医药卫生综合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南京全面深化医药卫生综合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南京全面深化医药卫生综合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需破除的体制机制难题多、挑战大,任务艰巨而繁重,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把深化医改作为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李克强总理多次要求加快医改推进步伐,用中国式办法破解世界性难题。南京卫生系统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民生为先、健康为重,以推进综合医改试点为突破口,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构建现代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为实现人民群众“健康梦”,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以群众满意为导向 突出卫生服务为民

  至2014年底,南京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383个,总床位43688张,卫生人员75351人。按南京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口拥有床位5.32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7.55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63人、注册护士3.33人。南京地区现有三级医院27家,二级医院53家。

  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较强。2014年,全市各级各类卫生机构门急诊总诊疗人次6703.82万。全年总入院121.76万人,全市平均每天就诊约18.37万人次,新入院3336人。

  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有效保障。2014年全市平均期望寿命达82.17岁,其中男性达80.19岁,女性达84.28岁,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突出卫生资源的科学布局,适应群众就医需求。为保证群众就近看病,确定了4个新增医疗中心建设和体制机制优化方案。明确市公卫医疗中心作为集中收治全市传染性疾病和承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医院,设床位1000张。明确河西新城医疗中心为市儿童医院河西医院,设床位1100张,缓解儿童看病难问题。确定南部新城医疗中心由市中医院整体迁建,放大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确定在江北新区引进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需求。将建邺医院并入市第一医院,建设南京心血管病医院。目前资源调整及新增医疗中心建设进展顺利。

  突出开展多种形式的“院府合作”,适应群众优质服务需求。为促进城乡卫生均衡发展,推动实施了区域内三甲医院与相关区政府建立多种形式的协作、帮扶关系。2013年以来,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中大医院、八一医院以及南京鼓楼医院、第一医院、妇幼保健院等省、市、部队三甲医院与栖霞、秦淮、玄武、六合、溧水、高淳等区政府的“院府合作”全面铺开。全市政府办区级医院全部完成了与省、市属三级医院的对口支援的结对工作,有效缓解了群众看名医远、看名医难的矛盾。

  突出惠民便民利民,以群众满意为导向。一是不断完善卫生服务网络。2014年全市812家社区卫生机构,社区卫生中心、站的省级规范化建设达标率为90.6%、85.63%,社区门诊均次费用较三级医院低63.67%。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1.98%。在秦淮等区开展的“医养融合”工作有序推进。二是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市政府启动建设10家临床医学中心和1家慢性病防控中心,财政5年总投入在1亿元以上。全市有29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占全省的30%。三是不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全年筹资总额达11.08亿元,已为776.23 万人次报销10.1亿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为77.11%,年度基金使用率达99%。四是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落实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五是不断推进“智慧医疗”服务,建成市级预约挂号平台和市级远程医学会诊中心。

  全面推进医药卫生综合改革

  推进卫生可持续发展

  今年,江苏被国务院定为全国综合医改试点四省之一,南京被省委省政府指定为全省综合医改试点城市,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上下高度重视,以全面推进综合医改试点为“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的突破口,按照国家、省对综合医改试点的相关部署,主动作为,奋发创新,全面落实各项医改任务。

  南京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市委书记黄莉新提出了“三个提高、三个关注”的要求。一是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二是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三个关注:一是加快推进智慧医疗,二是加快推进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三是全面建立落实家庭医生制度。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市长缪瑞林要求医改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四个坚持”,即坚持民本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品牌打造,坚持协同推进。目前,南京市按照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加快推进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全面建立落实家庭医生制度,南京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框架初步形成,政府保基本的责任显著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理念有了较大改善,医疗、医保两大体系发展上了新台阶,“以药养医”旧机制将全面打破,逐步形成公益医疗的新机制,“看病能报销、大病给补贴、药品零差价”变成了现实,医改的政策效应、制度效应开始显现。2015年9月15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率领全国人大调研组来宁,对南京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南京市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整体推进,走出了南京特色,医疗卫生主要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p#分页标题#e#

  南京坚持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军地联动、区域联动。依据国家、省出台的系列改革配套文件,南京研究制定了系列配套文件,努力在“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增加政府投入;改革编制和人事薪酬制度;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智慧医疗”等九个方面做到同步推进,为推进综合改革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医联体组建推进加速。按照“政府主导,全城联动,网格化服务,双纽带推进”的整体部署和要求,通过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构建“效益共享”和“信息共享”的“双纽带”,推动建立二、三级医疗机构与各区、各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合作、协作的“网格化”服务模式。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含中医类)至少参加一个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加入医联体,实现全覆盖。医联体有“点对面”的“院府合作”模式,有“点对点”纵向协作模式,有“区街村一体化管理”模式,还有专科医院协作模式等。

  智慧医疗加快建设步伐。《南京市智慧医疗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按时序要求推进,年底前将完成南京市智慧医疗项目主体建设:市卫生信息平台达到省标3级以上;全市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完成卫生专网接入点建设并实现医疗一卡通全覆盖;全市医疗卫生相关数据通过市卫生信息平台与省卫生信息平台、智慧南京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交互、实时展现;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间实现全数据流转。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养融合工作全面开展。近期出台了《关于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契约式服务,结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积极探索个性化签约服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组建全科服务团队846个,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网格化管理,对重点人群按签订的“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协议”服务;定期下社区(村)巡回医疗,根据需求和诊疗规范设立家庭病床,目前全市组织基层医疗机构与258家养老机构、980家居家养老中心共同协作,签订医养融合协议,开展 “指导式”与“巡诊式”服务,已有80多万居家老人享受了便民、惠民政策。

  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新增4家医疗中心,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全部由政府负责建设,建成后交卫生部门管理,方便群众,惠及民生。2015年,南京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城市公立医院的债务化解工作。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分别提高到60元、750元,均为全省最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档升级。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南京市按照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构建更完善的全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加速推进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培训优秀学员人文素质培训计划顺利启动,境外培训计划、鼓楼医院与霍普金斯大学合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有序推进;全科医生招录方式由过去按岗位招录改为以区为单位统一招录。每年给予社会化招录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学员(本科“5+3”,大专“3+2”)生活津贴补助2万元/人。

  着力创新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出台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医患纠纷的预防、化解、调处等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将要在市、区司法局基层工作处(科)增挂“市、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指导处(科)的牌子,进一步加强医患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同时推进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条例的立法进程。

  明确发展规划

  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南京市将继续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加快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开展医疗综合改革工作,加快形成符合国情、契合市情、人民满意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全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公立医院规划调控,科学制定区域医疗机构布局规划,老城区内严格控制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对民营和外资医疗机构积极鼓励发展,大力发展“精神、儿童、妇幼、护理、康复、传染病”等发展滞后而群众需求迫切的专科。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探索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运行监管和绩效评估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确保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和发展。

  完善全民医保体系。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创造条件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实现基金管理、政策待遇、经办服务和信息系统管理“四统一”。到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水平达到610元以上,政府最低补助标准提高到480元。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适时制定并实施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政策制度并轨办法。建立大病保险制度,推进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医保付费方式。

  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医疗制度,除急诊急救外,居民就诊均实行基层首诊、逐级转诊制度,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加强南京都市圈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区位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

  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结合南京建设中国健康服务与生命科技名城的战略部署,以国际化、高端化、复合化、市场化为原则,在江北新区打造产业协同、业态复合、投资多元的新型国际健康服务社区。优化政策环境,鼓励发展上规模、有特色的非公立医院。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引进优势资源,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引进高端独资的国际国内医疗机构,作为江北新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促进新区快速发展。

  构建现代药品供应保障机制。调整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使用政策,建立低廉价药品保障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组织体系,健全医用耗材采购使用监管。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到2016年,市及区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规模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整合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到2016年原五县各有1所二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到2017年原老五县1-2所妇幼保健所提档升级为二级妇幼保健院。

#p#分页标题#e#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标准核定、备案管理、岗位设置、分类聘用”。科学制订公立医院人员和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标准,合理核定人员总量。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统筹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加强临床医学中心(创新平台)、重点学科、医学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重点医学人才建设,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特色专科、特色医院,建成10个具备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临床医学中心。

  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落实促进中医药发展的价格优惠政策,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积极发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使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真正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优势。

  全面推进“健康南京”和健康服务名城建设。至2030年,南京市健康服务和生命科技水平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基本建成“体系优化、技术领先、特色明显、服务一流、人民满意”的中国健康服务与生命科技名城,健康服务均等化、品质化、和国际化水平显著增强,实现卫生现代化,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三大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南京市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讲话精神,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均等服务,推动全民健康。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进取精神和担当精神,转化为深化医改的强大动力,为推动南京卫生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HN666)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