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学前沿


京津冀医学科技协调发展正当时

2014-12-14 12:20 | 来源: | 浏览 :

  本报记者 郑金武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京津冀三地中医药协调发展迈入新时期。如何实现京津冀医疗资源的协同,探索推进京津冀医疗一体化,既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破解改革难题的着力点。

  在11月29日第五届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期间,为促进京津冀医学科技领域的合作和协调发展,京津冀三地科技及卫生部门相关人员召开政府圆桌会议,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全国医学科技创新中心”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的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已经启动,相关规划正在陆续出台。目前,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重点在产业、环境、交通等方面开展工作。北京市科委重点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重点开展了联合共建攻关、推进园区合作、加强产业对接、推动成果转化、加快要素流动、促进市场一体化等。

  在医学科技领域,京津冀合作也已有一定的基础。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介绍,在科学研究及临床药物试验方面,近年来京津、京冀合作共有156项,来源于国家、北京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及企业支持。同时,北京朝阳医院与河北燕达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与河北省儿童医院、北大第三医院与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均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

  “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河北省卫计委巡视员于素伟谈及京津冀医学科技合作时表示,近年来京津冀一体化加速,三地的疾病特征具有相似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具有一致性。“北京市十大疾病研究成果,可以到河北转化落地。在生物制药、健康服务等方面,河北是北京产业和服务向外疏解的重要承载地。”

  “京冀之间的技术交易额,仅占北京对外技术输出额的1%左右。”河北省科技厅社发处处长杨剑锋表达着自己的急迫心情。“需要借力京津的力量,补齐河北的医药科技短板,推动京津的科技成果在河北推广落地。

  合作应该是共赢的。杨剑锋介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职业病等是河北地区的区域病,希望北京在防控、早诊早治等方面给予支持。但河北在中医药传承、骨伤急救等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可以与北京相关医院加强合作。”

  天津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处长孙文秀建议,京津冀三地区域性质相似、疾病样本资源相似,是三地医药产业加强协作的良好基础。“北京有大量的数据资源、生物样本库,三地之间可以共享,促进多中心临床医学研究。同时,天津也建立了超级计算机中心,可开展数据资源的挖掘、分析等工作。”

  北京在推进京津冀三地医学科技领域的协同发展方面尤为积极。伍建民建议,下一步要落实京津、京冀合作框架协议和备忘录,通过开展医学技术联合攻关、对接技术需求等,推动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在重点任务方面,伍建民建议,三地可以进一步提升区域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研究,共同开展重点慢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针对医疗保健服务领域,共同组织三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联合攻关。北京也积极支持引导天津市、河北省临床实验机构加入CRO平台,进行药物临床评价。

  据了解,在此前的11月22日,“2014京津冀地区急诊医学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以京津冀区域急诊医学为主题,就急诊管理、急诊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急诊科研进行了充分交流,建议搭建京津冀区域医疗合作的长效机制。

  《中国科学报》 (2014-12-05 第15版 纵览)

(责任编辑:HN666)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