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患之间


高州市人民政府公众网

2014-09-20 22:25 | 来源: | 浏览 :

──2008年4月1日在州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州市市长  潘闻晓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深入实施“兴工强市、兴农安民、兴商旺市”发展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推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一、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市实现生产总值(现行价)204.15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比上年(下同)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1亿元,分别增长4.5%、11.1%和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4亿元,增长17.6%。全市财政总收入12.8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4亿元,分别增长22.5%和12.1%;财政总支出12.2亿元,增长19.6%。完成国税收入2.05亿元(其中县级库收入4781万元),地税收入2.09亿元(其中县级库收入1.17亿元),分别增长1.3%和13.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3.4亿元,贷款余额34.55亿元,分别增长9.4%和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2.12亿元,增长3.2%。
二、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大力实施“兴工强市”发展战略,召开发展工业经济大会,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理清了发展思路,建立和落实发展工业“七大机制”和“七大措施”,健全了市领导挂钩帮扶工业企业、“工业立市”镇级责任考核等制度,重新修订《高州市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全市工业经济稳健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新上工业项目280个,投资总额6亿元。镇级工业发展取得突破,特色支柱产业巩固提高,皮手套、铸铁件等传统支柱产业全面复产,民营企业继续成为工业经济和外贸出口的生力军。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4亿元,分别增长19.8%和21.5%;实际利用外资756万美元,外贸出口总值8446万美元,增长52.2%。
三、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积极实施“兴农安民”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农业总产值79.05亿元,增长5.1%。培育鲜淮山、番薯、鳄鱼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10多万亩,带动农户增收2.5亿元。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0多个,带动农户16.36万户,实现销售收入31.36亿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改良水果面积8万多亩。新发展省名牌产品4个,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2个、国家级无公害产品4个。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进一步完善。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资金1300多万元,改善灌溉面积18.2万亩;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03亿元,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5宗和其他水利设施一批。
四、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创新实施“兴商旺市”战略,以商贸为龙头、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畅旺,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力明显增强。“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扎实推进,佳惠、金港湾等大型物流企业健康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11.8万人次,增长10.4%,旅游业直接收益1.99亿元,增长11.2%。城乡市场繁荣兴旺,住宿、餐饮、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及房地产、电信、金融、体育健身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加快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企业资产,积极稳妥地解决企业改革遗留问题,一批改制企业焕发了生机。至2007年底,依法破产51家、转制11家,安置职工7235人。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认真落实种粮直补和能繁育母猪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累计减轻农民负担3.6亿元。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邮政、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高州市支行挂牌成立。
六、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中山路商业街、挂榜岭生态公园首期建成投入使用,城区三大出口改造完成,红荔水利枢纽、市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冼夫人文化纪念馆、瀛洲大桥和城防水利西北江堤围加固工程动工建设,一批中高档住宅小区加快建设,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年”活动大力开展,“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累计投入资金19.2亿元,改造泥砖房7.6万多户,完成泥砖房改造任务的98.5%。累计完成镇通村水泥硬底化公路1432公里,其中2007年新建450公里,全市95%的行政村实现了镇通村公路水泥硬底化。建设农村饮水工程18宗,解决了17.85万群众的饮水难问题。镇村规划建设进一步推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乡配电网改造和电力建设成绩显著。洛湛铁路(高州段)等重点项目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有序推进。
七、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41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130元,分别增长7.8%和5%。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万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778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 %以内。社保扩面和基金征管工作继续加强,社保待遇依时足额发放。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有效解决。城乡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提高,全市符合低保条件的3.2万城乡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单位231个,累计归集总额达1.92亿元。市场监管、价格监控、打假、打传等工作扎实开展,确保了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
八、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和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扎实推进科技强警试点工作,完善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扎实开展“三严一创”活动,始终保持对各种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活动,强化信访基础工作,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一批遗留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得到妥善解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清查和排除事故隐患,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村民和社区居民自治有序推进。
九、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市28万名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减免杂费4597万元。农村中小学改危工作全面启动,投入9760多万元,新建和维修校舍343幢19.9万平方米。扩招高中学生5000多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上省专线以上11922人,12个学科的平均分有10个居茂名市第一、2个居茂名市第二。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高,3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级科技项目“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生产加工及产业化示范”取得较好成效。积极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开发工作,市木偶剧团被定为“广东省中华文化(海外)传承基地”。成功举办高州市首届“七一”篮球赛和高州市第八届体育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2007年达89.5%,2008年实现了100%,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探索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市人民医院被树为省唯一的“全国纠风工作先进典型”。市中医院新院区和市疾控中心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和依法管理计生工作全面落实,完成了省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35‰。土地、林地、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初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为0.28吨标准煤,下降3.57%。创建“林业生态县(市)”通过了省验收。重点水源高州水库水质得到有效保护。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敬老扶贫、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推进。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发改、统计、人事、档案、物价、电信、气象、防震、人防、粮食、供销、外事、侨务、殡改、老区、关工、地方志、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有新的突破。
十、政府效率效能提升。积极实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政务公开范围依法扩大,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规范性文件管理加强,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政府依法行政、驾驭市场经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建筑工程公开招投标和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完善重大事项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办理好茂名和我市两级人大代表建议291件、政协委员提案191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这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精诚团结,艰苦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军官兵、政法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高州建设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综合实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大项目不多;工业化水平仍较低;农村建设基础薄弱,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难度较大;财政收入结构不优,收支矛盾仍突出;投资环境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政府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08年工作任务

#p#分页标题#e#

今年是全国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振奋精神,破除发展的瓶颈制约,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扎实的作风,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二次全会、茂名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以及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实施“兴工强市、兴农安民、兴商旺市”发展战略,继续突出发展工业,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争当全省山区县(市)科学发展排头兵,开创我市科学发展新局面。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为实现以上目标,今年要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工业发展
坚持实施“兴工强市”战略,落实工业发展“七大机制”和“七大措施”,着力加快园区建设,优化宜商环境,重点抓好大型项目招商,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提高全市工业竞争力。
突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三园三长廊”建设,进一步提升金山工业园建设水平,完善普康工业园设施,年内完成宝光工业园征地工作,抓好207国道宝光至大井段、207国道石仔岭至石鼓段、分界世华工业长廊等三个“工业长廊”的规划、控制和开发。加快推进我市与珠海三灶、中山古镇共建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积极探索征租结合、土地入股等方式,盘活现有闲置的国有、集体土地和厂房,提高石鼓九江等镇级工业园的承载能力,解决工业用地难题。切实加强园区管理,完善基础设施,优化配套服务,促进园区内涵式发展。
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一是壮大传统优势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品升级换代,着重做优劳保手套、铸铁件、医药保健品等重点产业。二是大力发展转移产业。主动承接珠三角转移产业项目、资金和人才,扩大产业容量。主动接受茂石化的产业辐射,大力发展塑料、精细化工等石化产品后续加工产业。三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吸纳发展农产品加工、玩具、制鞋等新兴产业,打造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抓住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推动民营经济掀起新一轮发展潮。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进银企合作,帮助中小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积极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带项目、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回乡创业,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后劲。鼓励各镇(街道)挖掘本地潜力、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工业。
二、发展特色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用现代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按经营集约化、产品标准化、服务社会化、加工产业化的方向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突出发展特色农业。结合抗灾复产工作,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特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现代技术、机械装备、标准化和新品种发展农业,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基地和“专业镇村”建设,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二是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继续扩大特色农业的生产经营,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鲜淮山、初生鸡蛋、油茶等特色精品农副产品生产。三是大力发展加工农业。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抓好农业深度开发,积极鼓励企业引进专利、人才、资金、技术、设备,重点发展以果汁、果酒等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源丰、龙利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扩大生产,做大做强。尽快上马罗非鱼、鳄鱼等加工项目,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三农”投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广辟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渠道。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增强农民特别是老区青年的文化科技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鉴江两岸城防工程等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做好龙湾水库和其他病险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抓好灌区改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成功经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积极创建生态文明村。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改房、改路、改水、改灶和改厕。力争明年全面完成泥砖房改造任务。全面实现镇通村公路水泥硬底化,强化乡村道路管理,加快农村客运发展。大力推广使用沼气。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事业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群众的人居环境。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务公开和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抓好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搞活商贸流通,繁荣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以商贸为龙头,发挥我市历史上粤西商贸中心优势,积极打造粤西及辐射桂东南的商贸物流中心。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加强城乡商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和大型的货运配载中心,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壮大现代物流企业,着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有效拓展连锁加盟业,繁荣和扩大城乡市场。大力发展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提高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积极引导非公经济参与旅游业发展。围绕打造以红色、古色、绿色为主题的“三色”旅游品牌,加快制订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推进高凉岭、平云山、仙人洞、贡园、佛子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和市区景点改造,培育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完善旅游环境及配套服务,加快发展住宿、餐饮业,把旅游经济打造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创建 “广东省旅游强县(市)”。
四、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项目建设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意识,在全市营造关心、支持、发展经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加快建立“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中心,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为投资者营造环境优良、行为规范、服务到位的投资环境。正确处理好个人、部门利益与全市发展大局的关系,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努力打造诚信政府和诚信部门,增强投资者信心。严肃查处损害企业利益、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信息收集整理,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项目库,抓好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工作。落实专门工作组,全程跟踪服务重点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顺利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金山温泉度假村、汉桥工业园等10大重点工业项目的跟踪落实,争取早日上马。
五、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外向拉力
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责任、任务,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全民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综合运用以情引商、以商引商、资源招商、专业招商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开展招商活动。有针对性地抓好专业招商,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重点引进大型项目,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提升对外贸易水平。积极适应国家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促进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鼓励企业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创建出口品牌,扩大出口规模,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对外经济合作,组织协助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洽谈展销,拓展境外市场。推进“属地报关、口岸放行”和“信用征管”办法,优化通关环境,努力完善出口企业服务联动机制,为企业进出口和投资提供快捷、便利、优质服务。
六、抓好亮点工程,提升城市形象
强化城乡规划。坚持以超前的眼光抓好规划,按照“东扩、西移、南进、北改、中间亮”的城市发展思路,坚持“增绿地、增空间、降密度、减容积”的原则,抓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做好石仔岭城区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征好石仔岭、坡耀、宝光磨刀陂和瀛洲墩的建设用地。积极推进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抓好镇村规划编制。
以亮点带动城乡建设。建好茂名大道二期、东方大道二期、桂圆路、沿江路和瀛洲大桥等主要道路和桥梁,抓好挂榜岭生态公园、冼太文化公园、缅茄公园建设,尽快启动市体育中心建设,推进新城东车站、茂名交运集团高州汽车站、市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文明路人行道和环城路路面改造,加快金坑垃圾场、城区垃圾压缩站立项,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加快中心镇和重点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配合做好洛湛铁路(高州段)建设。
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推进经营城市。继续增加土地储备,加快盘活存量土地,增强政府对城市土地开发和使用的调控能力。完善城市管理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推进城市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市容环境。强化公用事业管理,确保城市供电、供水安全。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重视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强化水源、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建设绿色生态高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组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合理科学规划用地。强化环保责任制,切实抓好以高州水库库区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做好水泥、造纸、铸造、制革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推进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认真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坚决查处环保违法违规行为。
七、加强财税管理,积极涵养财源
培植新兴财源。健全财税增收激励机制,调动各级抓税源、促增收,加快经济发展,培植新兴财源。整合政府资源,搞好土地征管、储备和经营,拓宽财政收入领域。抓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和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加强收入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认真抓好房地产行业税费的征收,增加地方税收。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管好国有资产处置收益,完善土地市场建设,拓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挖掘增收潜力。
规范财政支出。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加大政府采购工作力度,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镇级财政结算中心的管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三农”、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支出。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维护财政预算的严肃性,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作。
加强金融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深化农信社、邮政储蓄等金融企业改革,优化信贷结构,改进信贷服务,加强政、银、企交流与合作,促进企业融资便利化,加快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步伐。大力清收农金会、城信社欠款,妥善处置金融不良资产,严格控制政府性债务,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有效防范化解财政和金融风险。
八、发展民生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扩大社会就业。认真贯彻《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仲裁法》,统筹做好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和残疾人的就业工作,建立“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长效机制。落实促进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优化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抓好高州市第一技工学校的建设,健全民办学校招生制度,提高民办职校教育质量。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强化劳动力市场监管和劳动执法监察,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征缴扩面,推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大社会保险向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覆盖,加大保险金征缴力度,切实提高保障能力。逐步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大病救助。继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治理下的应保尽保。全面实施帮困助学专项救助,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和群众互助公益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切实抓好救灾救济工作,妥善安置灾民生产生活。
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健全群众工作网络,完善基层建设各项制度,充分发挥信访、司法和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公正及法律监督等作用,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切实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科技强警投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镇、重点部位及要道的整治,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遏制六合彩、“毒、赌、黄”等社会丑恶现象,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加快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以矿山、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传销违法行为,强化产品质量监管,确保食品药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公共消防、建筑工地等领域安全,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九、加强精神文明,繁荣各项事业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现代公民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科普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进一步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学研、民营科技、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作正常开展,继续完善省信息直通车工程,做好省级重大项目和石鼓、沙田等专业镇的组织申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改造传统产业。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加快高层次、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才保障。
扎实做好文体卫等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突出抓好冼夫人纪念馆和文物库房建设,积极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品牌,增强我市文化的软实力。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广泛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防控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中医药工作,强化卫生监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卫生服务保障水平。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深入开展计生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做好优抚双拥安置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完善国防教育动员体系,提高民兵预备役建设水平。强化社区自治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大殡改工作力度,推进移风易俗。加强统计工作,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力促发改、人事、审计、物价、新闻出版、老区、关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务、气象、防震、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上新台阶。
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行政效能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恪尽职守,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学习,以学促干,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强化服务,勤政为民,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为民服务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好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三是求实创新,高质高效,努力建设效率型政府。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努力形成高效、协调、透明的行政治理体制,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依法行政,科学理政,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重大决策制定程序,提高决策透明度,使施政更加符合民意。严格执行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加强政府层级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五是廉洁从政,从严治政,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进一步健全土地出让、资产处置、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规章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认真解决好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我们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方向,扎实工作,努力争当全省山区县(市)科学发展排头兵,为全面建设高州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附件下载: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