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患之间


对话李清晨:多因素导致医患关系不友好

2015-11-05 23:44 | 来源: | 浏览 :

编者按:初冬的北京空气有些清冷,但会场内的气氛却热火朝天。受主办方邀请,《心外传奇》作者李清晨昨天从哈尔滨赶到北京,赶在 11 月 1 日早晨,在第九届五洲国际心血管病会议青年科技沙龙上,做了题为《心脏直视手术的破冰之旅》主题分享。

31953378807511660.jpg


图为李清晨分享《心脏直视手术的破冰之旅》 摄影|张婷

与网络上「  慷慨激昂指点江山」的犀利哥略有差异,虽然自称「咄咄劈人」;但现实中的李清晨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像是身穿白衬衫的文艺青年,心怀好奇心,梳理和寻找心脏外科历史银河中的启明星;满满的「禁欲系男神范儿」。

李清晨名片

丁香园资深用户,科学松鼠早期核心会员;最早进行网络科普的医生之一,心外科发展史《心外传奇》作者。

丁香园与李清晨进行了 「  思想与灵魂的交流 」。  谈医患关系,谈医生的职业本能与无奈,也讲了《心外传奇》的前世今生,以及对医学生的「小小忠告」,以下为采访实录。

一名医生的心声:多因素导致医患关系不友好

Q:现在的医患关系和诊疗环境并不太「友好」;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名患者家属(之前母亲就诊的经历),您有怎样的看法和感受?

更多时候,我觉得造成现在的结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根源。现在的医患关系不和谐是一个结果,结果背后有好多因素,医患双方,医生的诊疗沟通水平,患者的素养,政府的支持,媒体的舆论环境,包括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保障体系,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单一的归因并不可取,因为矛盾很复杂;换句话说,医生群体的问题存在,但不等于所有矛盾都是医生导致的。

中国医生的均质化不好,良莠不齐,有好有坏。作为一个医生,能改变自己的地方,第一是提高业务水平,这是一个基础,医生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但如果实在短期之内实在无法明显提升,那也要提升自身的医患沟通水平;沟通方式,态度和技巧,在某种程度上对医患交流有重要的影响。

Q:上周胡大一教授火车上救人的事件引发了热议,在医生群体里有两大类声音,一种是为职业精神点赞,另外一种是担忧和顾虑,如果没救过来怎么办?如果出现医患纠纷为家属赖上了怎么办?对于这件事情,您有哪些看法,换句话说,如果您在现场,会出手相救么?

A:(笑)怎么感觉医生的「担忧」更多时候像是在「集体的撒娇」呢。因为我想若是真正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来不及去想这么多,也许是出于医生的本能,自然而然的就会冲过去。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去救,会往前冲。因为医生这个职业并不是一个利益交换的职业,我们也曾有过希伯拉底誓言;退一步讲,如果真得没救过来,我也相信家属会理解,人性的主体还是向善的;就算是真的能吃了官司,也应该去救,因为你是一名医生。

救人是一种本能,医生虽然不能战胜死亡,但能尽量推迟死亡。我们改变不了结局,但能改变生命的长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再造了生命。

Q:11  月 1  日医闹入刑正式施行,您对此有啥看法?

A:个人认为医闹并不完全是立法层面的问题,更多是一个执行层面的问题。对医闹入刑,形式大于内容和实质。

我们医院曾经处理过医患纠纷,一位尚在哺乳期的产妇打伤了护士,但因为孩子还小,就一直在僵持,既不道歉又不赔偿,「那你说凭什么觉得孩子在哺乳,护士就该挨这一巴掌?」所以,执法的力度很重要,违法必究这一条没有做好。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多少法条也没用,仅仅是有法可依而已。

谈心外传奇:机缘巧合的馈赠

Q:请您分享一下《心脏外科手术的历史开端》主要内容么?

A:生活在今天的人,总会觉得我们所熟悉的技术都是理所当然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像心脏外科这么复杂高端的技术的背后,其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前辈们在很多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逐渐把心脏外科推向成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历史阶段做出了贡献,最终英雄们的合力促成了心脏外科的发展和成熟,为我们今天的健康事业提供非常有力的保障。

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最核心的应该是 Gibbon,现在对于心脏外科来说,体外循环是一个非常基本的保障,相当于麻醉对于整个外科系统的作用一样, Gibbon 一生用了 20 多年的时间来研究心肺机,最后将心肺机成功带进临床。另外一个比较令人感慨的是李拉海,他是在心肺部机领域比较悲观绝望的情况下,提出了活体交叉循环,用一个活人作为供体,支撑另一个人做手术同时在手术室里两个人,用一个人的心脏满足了两个人的循环,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想法和实践。

但这个最后并没有在临床大面积铺开,他也意识到,这个方法对于供体而言有潜在的风险。这个技术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但是他起到了心肺机研究历史中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在当时,大家都没有信心做这个研究了,凭借一己之力和团队力量,没让心外科的事业中断,在他的启发和鼓励之下,后续的心肺机终于走向成熟。

Q:《心外传奇》一版再版,还记得当时写这本书的初衷么?有没有想过以后继续写作?

A:其实有机缘巧合的成分在里面。我研究生时学的专业是普外,因为毕业以后分配到儿童医院,所以承担了一部分心外工作。在获得了首尔学习一年的项目资助后,我有时间白天在手术室学习,晚上回家看些材料,无意中发现的李拉海交叉循环,点亮了我,这大概算是这个故事的起点吧。

历史是见仁见智的,根据梳理视角和获取材料的不同,很容易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但无论是简单的心脏之外手术,内部手术,搭桥,移植,起搏器,还是到最终人工心脏作为收尾,这些梳理和传播的过程对我都很有吸引力。

接下来我将着手搜集中国心脏外科的史料,虽然很难。前辈值得敬佩,现在的医生更该珍惜。前辈们所经历的是现在许多医生无法想象和领会的。早期的手术中,没有冰箱,他们会到菜窖里去刨冰,就像夏秋明前辈说的一样,艰难到会想 「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动上帝?」

Q:行医过程中,有过哪些无奈或者难忘的瞬间么?

A:可能说为难更合适吧。虽然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终究不是万能。临床中常能遇见一些家长,因为经济或者号源的原因,没有选择特别顶尖的医院治疗,留在我们当地,面对特别复杂的病患,家长的信任和医疗水平的局限性让我觉得为难,也更加感受到医生的责任,,我想这恐怕也是许多基层医院医生都会面临的困境吧。

#p#分页标题#e#

记得以前收过一个高危食道篓患儿,送来医院时已经错过食道破裂的最佳手术机会,当时面临的选择是,如果不继续手术,患儿肯定会死;如果手术,风险非常大,万一…….当然最终的结果很不错,患儿接受手术后,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最终痊愈出院。

当时的选择特别艰难,这种感觉很难忘。毕竟,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很多时候都是「趋利避害」的。

寄语医学生:虽没有多少成功经验 但有不少失败教训

Q:有哪些对医学生说的话?

A:这个问题太不好回答了,因为其实我也不老(笑),我一直对自己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做出了一点点小小成绩,但这也谈不上和人交流分享的程度。

我今年 36 了,同龄人都有当上博导的了,我连博士都还没考上呢,业务水平也就「一般」(笑),让我怎么分享呢?不过话说回来,我虽然没有成功经验,但我有失败的教训啊!

如果说非要说点什么,我建议有三点:

1. 医学生毕业初到职场,不要锋芒毕露,我是已经撞过墙的(笑);

2. 面对不合理的东西,要斗争,但是要讲究策略和技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坚持,虽然这个尺度很难把握,但也要重视起来,寻找适合自己舒缓和调节的渠道,一直以来我坚持和看好的东西,并不是多么复杂和高深,都是很一般的很基础的东西,但恰恰是最一般最基础的东西,才会有价值;

3. 做好本职工作,我也和许多小伙伴交流过,热闹是暂时的,做好本职工作才是一名外科医生最该坚守的,不要本末倒置。

30074558909213036.png


与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合影(左一为李天天,左二为李清晨) 摄影|丁睿

采访手记:采访是在丁香园的展台完成的,下午李清晨就要搭乘回哈尔滨的飞机,因为「明天还得急诊值班呢」,这位传说中的「网红」,似乎对这个称号并不太乐意,「我又不想开淘宝……我还是认为应该先做好本职工作,在承担该承担的工作家庭责任后,再来弄这些;毕竟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获得的收益和成就感最大。」

而在几天的密集报道后,我们也结束了本次长城五洲会的征程;如果说长城五洲会是一场学术大餐,那么青年科技沙龙就是「小鲜肉」的甜点,我们看到了青年医生的勃勃生机,也感受到了无限希望。

编辑: 张婷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