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保医改


政府不想掏钱 医改便难寸进

2015-06-21 11:03 | 来源: | 浏览 :

    【慧聪制药工业网】5月以来,医改的红头文件一个接一个,本周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更是重中之重。意见要破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说白了就是取消“以药养医”。这是医改的“深水区”,改了这么多年一直乏善可陈,原因很简单,政府不想掏太多钱。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我们大致可说,“看病难”问题在于市场供给不够;“看病贵”问题在于政府掏钱不够。

    此次医改之后,医院的收入就主要是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了,这对医院和医生构成挑战。一方面医生要有体面的收入,至少要保持现有的薪酬水平,不能要求医生只讲奉献,否则医生的供给将减少,这对资源本就紧张的医疗市场可不是什么好事;另一方面看病实在太贵,一场大病摧毁一个家庭,医改就是为了降低老百姓的看病成本。而这中间的差额就需要政府买单,用文件的表述就是,落实政府投入责任。

    但现实问题也是严峻的,当下地方政府收入减少已是新常态,增加医保投入容易变成“口惠而实不至”。我们现在是投资型财政,养老、医疗等纯民生投入占比较低,这就使得公立医院因政府补贴不够而被迫创收,将成本转嫁给患者。所以,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就是政府愿不愿意多掏钱,为“看病难”、“看病贵”的老百姓接盘。

    医改是个世界难题,因为医疗跟粮食一样,是人民大众的生活必需品。对于健康和生命,人们的需求弹性很高,价格弹性很小,信息不对称严重,导致医疗价格总是过于昂贵,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而医保报销制度,又容易鼓励人们报销越多越好,倾向选择最贵的医疗服务和药品。如此下去,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都负担不起,福利国家也不例外。

    因此,在政府医保投入较低这一点上,政府应明确投入责任,把更多的钱用来医保,而不是搞项目。侠之大者,为民接盘。而在医保存在道德风险和逆选择这一点上,政府财政无法做到无条件兜底,需要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作用。

    首先要开放市场,减少价格和准入管制,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并在各种政策中一视同仁,而不是亲疏有别。我们现在的医疗市场对民资和外资都打开大门,但是开放的不够,民资和外资进来之后,掣肘太多。

    其次要力推商业健康险,这也是对冲道德风险的一个办法。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购买商业健康险给予个税优惠,试点先行。我们的商业健康险市场覆盖有限,,人们过于依赖医保,一但得大病就倾家荡产。在发达国家,商业保险为中产阶层昂贵的医疗支出兜底,更多选择,也更有效率。在这方面,政府能做的就是建立正面激励制度,让人们建立保险意识,更新观念。不过,移风易俗的事需要时间。

责任编辑:薛奎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