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保医改


马鞍山深化医改制度惠泽于民 透过医疗数据看医改成效

2015-03-30 22:37 | 来源: | 浏览 :

  去年年底,当涂县姑孰镇46岁的陆文霞因脑供血不足住进了当涂县人民医院,花了不少钱。不过,因为70%的住院治疗报销费用直接在医院窗口得到了结算,这使陆文霞的心情轻松了不少。而她的这项报销来源于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8年,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率先启动了以“管办分开、资源整合”为主要特色的公立医院改革。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得到巩固完善

  马鞍山实现了基本医保制度和人群两个“全覆盖”,马钢职工医疗、工伤、生育三项保险与市本级医保实现并轨运行。截至目前,全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228万,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年人均补助标准达到480元,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的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至90%、75%和75%,城乡居民医保差距逐步缩小。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推行临床路径和按病种付费方式。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对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大幅度提高补偿比例,并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最高可报销90%。职工医保在上海开展异地直接报销服务。

  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医改成果惠及基层

  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8000万元,初步实现1街道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乡镇1所标准化卫生院、1村1所标准化卫生室的目标,形成了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就医服务圈。基层队伍建设扎实推进,2008年—2014年,共培训基层医护人员300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超过85%。三县皆迁址新建县人民医院,并全部通过二甲医院评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得到健全。

  同时,马鞍山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切入点,强化政府主导责任,统筹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补偿、人事、分配、药物、保障等体制机制综合改革,重新构建了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运行新机制,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47.3%。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后村卫生室落实四方面补助,村医实际年收入达4万元。全面推行村医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试点,落实并逐步提高了村医保障水平。

  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社会办医格局基本形成

  马鞍山将“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全市医改的重要内容。该市中医院南迁项目和当涂县中医院新建项目先后投入使用,,改善了中医院服务环境。

  马鞍山还出台了加快民营医院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设立每年100万元的财政社会办医发展奖励基金,积极支持市中心医院、十七冶医院参加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改革。截至目前,社会办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从业人数3612人,占全市总数的34.5%,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占全市的33.4%,门急诊服务量占全市的28.7%,住院服务量占全市的33.0%,基本形成了公立医院、股份制医院、民营医院并存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

  2008年,马鞍山组建市立医疗集团,探索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将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传染病医院、昭明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公立医疗机构整建制纳入市立医疗集团统一管理,并以公立医院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借助市立医疗集团“人、财、物”统一管理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集团化发展模式为切入点,在集团内各医院、社区之间建立双向转诊、远程诊疗的数字化平台,在资源共享、人员培训、信息化等方面对社区进行全方位帮扶。同时,将集团作为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单位,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推行医药分开管理,推进集团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此外,还成立了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市医疗纠纷理赔处理中心,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皖江在线-皖江晚报)

(责任编辑:HN666)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