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疗器械


便民机制让医疗纠纷及时化解

2014-12-02 11:58 | 来源: | 浏览 :

  林静

  11月21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通报了该院实施近一年来《关于预防和化解医疗纠纷便民机制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显著成效。据介绍,《办法》确立了4项便民机制,以快速处理并执行该院的医疗纠纷案件,最快当天立案、当天审结、当天执行。法院有关人士建议,医患纠纷解决并非只有诉讼一条路,建议更多地选择协商的方式。

  据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副局长罗晓介绍,朝阳区目前共有1200多家医疗机构,是北京市医疗机构最多的区,每年医疗行政部门接到的投诉多达近千件。北京市朝阳法院副院长龙云斌分析称,近年来医疗纠纷案件呈现增长趋势,朝阳法院受理的相关案件达到每年200-300件。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避免矛盾激化,朝阳法院于今年年初出台了4项便民机制,除典型案例通报机制以外,还包括简易程序诉调快结机制、第三方调解的司法确认机制、生效法律文书的督促履行机制。其中,典型案例通报的发送对象包括当事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该项机制旨在促使医疗机构完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从源头上预防纠纷的产生;另外三项机制则着眼于促进医患纠纷的便捷高效化解、维持法律关系的稳定性、降低当事人诉累、保障权益及时实现。

  上述四项便民机制遵循“及时、自愿、合法、便捷”的原则。“及时”是对承办法官的工作要求,以减少当事人的等待时间;“自愿”是指是否适用便民机制、适用何种便民机制,均以医患纠纷双方的自愿选择为前提;“合法”是指便民机制的适用均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便捷”是指机制的运行以便民利民、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医疗纠纷具有权威性,有效保证医疗机构和患者的权益。便民机制的实施,是在确保司法公平的前提下,提高司法效率、降低诉讼成本的有益尝试。”龙云斌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晓东介绍,便民机制提高了司法效率,比如第三方调解的法律确认机制,最快可以当天立案、当天审结、当天执行。医疗机构和患方就医疗纠纷达成协议后,为避免日后发生纠纷,申请法院进行法律确认,这种案件就可以当日办结。

  自今年1月1日《办法》实施以来,着眼于医患纠纷化解的便民机制呈现出显著成效。据统计,目前通过便民机制审理的医疗纠纷案件的平均周期为8个月,而常规审理的时间为1年,有的更长。自今年1月1日至11月20日,该院运用简易程序速调快结机制化解医疗纠纷17件,用第三方调解的司法确认机制,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34件,且上述案件均实现了当天立案、当天审结。对审结的医疗纠纷案件,做到了及时督促履行、及时发放案款。

  龙云斌表示,希望相关机制的执行能够引起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和医疗机构的关注与重视,并通过加强培训、改进方法、完善制度等方式,增强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和法律意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此外,龙云斌认为,四项机制的落实既需要法院认真高效履职,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地密切配合,更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支持。法院将结合审判实践和机制的实施情况,不断完善机制做法,实现医患矛盾的彻底化解,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HN666)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