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疗器械


卫生站转型 不能光靠改名 · 莞镇 镇见 · 2014

2014-07-11 09:40 | 来源: | 浏览 :

    主持:南都记者 李平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可上新浪微博@岭南媒体人

    本月起至明年底,东莞所有村级卫生站将逐步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意味着至少7成以上农村卫生站将与村集体完全脱钩。从经济角度讲,村集体将失去一笔可观的收入;从权责角度看,担任卫生站法人代表的村集体负责人,可以不用再为卫生站的医疗事故担责。

    该项改革其实已经从去年开始,在东城、沙田和塘厦三镇街试点,但近一年来成功转型的只有20余家,在东莞上千家村级卫生站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今年3月,一名房姓新莞人女子前往大岭山一家村级卫生站做人流手术,死在手术台上,警方随后控制卫生站负责人。这是一家拥有正规牌照的卫生站,为大岭山某村委会所有,多年前就承包给私人经营,诊疗范围仅限内、外、儿三科,施行人流手术显然是违规操作。

    据说,这家卫生站私自施人流手术致人死亡后,,东莞市卫生监管部门对村级卫生站的转型步伐逐渐加速。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已有40余年历史的东莞农村卫生站,自医疗服务市场化后,原本是集体卫生站主人的乡村医生纷纷退隐上岸,外来的医商们从村集体手上获得卫生站经营权,在这样一个颇具垄断(一村一站)意味的领域内,医疗资本为将利益最大化,在红线内外快速掘金。

    大岭山发生的人流手术致人死亡案件,在东莞众多诊所医疗事故中,其实并不少见。这些散落在工业区或居民区的村级卫生站,已经沦为多方赚钱工具。在这个链条上,至少承包者和村委会都是获利主体。商人抱着赚钱目的而来,以高昂的承包价格打败竞争者,取得集体卫生站经营资格;村委会不是医疗质量的监管者,当然谁出价最高便承包(出租)给谁。标的价格越高,意味着承包者要获取更高经营额才能盈利,唯一途径只能从病人入手,无病看出病,小恙说成大病,一切以利润为中心,在这个相对专业的领域,病人很难知道真相,只能任卫生站宰割。

    重整千余家村级卫生站医疗秩序,制度改革似乎是唯一路径。卫生站升级,硬件和名称稍微动一动,立马就变得“高大上”,但真正的核心是医疗服务质量能否跟上。若只是法人变更,不能从制度上约束医商肆无忌惮的逐利行为,改革效果不容乐观。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