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学前沿


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聚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4-10-04 16:31 | 来源: | 浏览 :

原标题: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聚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9月22日,上海市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特邀报告会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凯先,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工程学会理事长翁史烈,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科协副主席孙晋良,市科协副主席王小明、张维华、蒋昌俊、蔡永莲出席年会开幕式。陈凯先、翁史烈在学术年会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高小玫主持。陈凯先、杨建荣为上海市星级学会颁发了证书。

  不同产业之间的跨界渗透与跨界创新,能否为上海带来一个引领全球的新产业?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有着怎样的特点与趋势,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思路去推动医学转化与学科融合发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优势与短板又在哪里?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信息化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德斌分别围绕这三个问题发表演讲。

  跨界创新催生新产业

  谷歌宣布,其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将实现年产200辆。这一数字在全球汽车企业巨头们的眼中,简直就是一个儿戏。对于每年生产500万辆的汽车工业来说,200辆智能汽车的确微不足道。然而,当年的柯达胶卷或是已经倒闭的出版社,对于刚刚起步的数码相机或是电子阅读器,或许抱有同样的嗤之以鼻的态度。但是,最终数码相机颠覆了胶卷,互联网阅读颠覆了纸质出版业。

  “真正的竞争是跨界竞争。”李德毅在谈及这一现象时说,“动摇业界霸主的原动力是跨界颠覆技术。这些技术来的如此迅猛,会让原来的产业巨头们对突然发生的变革瞠目结舌。”他认为,以智能驾驶、无人驾驶为标志的机器人技术将通过跨界渗透、跨界创新,颠覆如今的汽车产业。

  李德毅主持研发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曾在京津高速公路完成20次测试,累计智能驾驶2万公里。其中,猛狮3号智能车在第18次试验中,使用摄像头、雷达、GPS,完成了自主超车等7个科目的试验,总里程114公里,全程无人工干预。

  但智能汽车仍受到国内汽车厂商的质疑。“汽车厂商问了我3个问题:一是能否量产,二是是否安全,三是能解决堵车难题。”李德毅坦言,目前对这3个问题是哑口无言的,“但,这也是在倒逼我们IT界继续创新。”

  尽管如此,随着IT界与汽车界的不断碰撞,形势已经悄然发生改变。李德毅说,汽车界正采用渐进式的改变,通过增加各种自动驾驶的功能向智能汽车迈进;而IT界更加激进一些,计划到2025年让人工驾驶变成一种乐趣而已。

  李德毅表示,对于上海来说,无论是汽车制造业或是其他先进制造业,都要积极寻求原创性的技术,才有机会成为新的产品和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主导者。这一点对于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分重要。

  医学转化与学科融合引发新思考

  达芬奇机器人、干细胞技术、生物芯片、药物创新……现代医学不仅是传统的治疗疾病,更是以预防人类疾病发生为最终目标。这就提出了大健康、大卫生的概念,提出了医学转化和学科整合的要求。很多难题的解决不仅依靠医学家,而且需要多学科领域的工程师,包括医疗器械的研发者、信息工程师等等。

  “当前,我国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导致我国慢性病患人口比例激增,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剧。未来20年,中国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梗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肺癌等)的人口数量将增长2-3倍。我国中风、慢阻肺、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死亡率高于欧美、日本等国。”曹雪涛表示,“这就是当前我国医学科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曹雪涛强调,当前医学发展已经形成了转化和融合的特点与趋势。什么是转化?转化就是说从临床发现的问题通过基础研究进行解决,找到方法,包括研制药物、研制医疗器械、采取干预手段等等,并应用到临床去解决实际问题,再通过若干反复,提升人群整体的健康水平,形成一个基础和临床的互动。”

  曹雪涛建议,要加快在全国范围内组建若干以解决关键问题为导向、以大科学研究为特征、涵盖医学研究全链条的国家级医学科技创新基地。通过这些基地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动员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院、企业及实验室积极参与,推进研究团队的跨区域、跨学科、跨系统协作,实现有世界级影响和中国特色的医学科技创新成果。

  从“温泉”到“湖泊”“海洋”

  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公司发布的一份全球创新热图,以专利增长速度为纵轴,以产品多样性为横轴,划分出“汹涌海洋”“平静湖泊”“萎缩池塘”“温泉”“涓流”不同区域。其中,美国的硅谷处于专利增长速度中等、产业多样性高的“湖泊”区,而上海处于专利增长率高、产业多样性低的“温泉”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上海从“温泉”壮大到“湖泊”,最终跃入“海洋”。

  “如今研发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科技产业成为科技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都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上海的机遇。”杜德斌认为,高级创新资源出现系统性东移,亚洲处于新一轮科技浪潮的活化地带。全球将呈现出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创新中心聚集区。“目前,上海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截至2013年底,在沪外资研发中心已达366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研发机构120多家,分别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已有70多家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中心。”杜德斌说,“此外,国内其他地区企业的研发中心也云集上海。”这是上海的优势所在。

  但上海也有短板。杜德斌说,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弱、缺少创新引擎企业、创新文化包容性不够都是上海打造创新中心所面临的难题。其中,国有企业缺少创新的根源在于体制,而民营企业缺少创新的根源在于机制。“这好比上海有一个园子,但园丁只给几颗大树浇水,却忽视了其他成长中的幼苗。”杜德斌说,“其实,,只要能给幼苗浇好水,说不定其中就会有参天大树。”

  杜德斌建议,上海建设创新中心要找准方向,选对路子。首先利用全球资源,培育外源型创新中心;再通过本土企业创新提升工程,过渡到混合型创新中心;最终在2040年进入成熟期,变为内生性创新中心。

  上海市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组织召开近200场学术交流活动,包括4场综合学术研讨会,以及若干项专题学术交流活动,预计吸引超过2.5万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其中。(耿挺 编辑:陶艺音)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