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将心比心是医患沟通的“润滑剂”
-编者按
近几年医患关系矛盾突出,常有病人抱怨医生冷漠、没有耐心、才问了没几句就开药;可看这么多病人,医生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坦言,要挤出笑容实在不易。
有调查显示,80%以上的医患矛盾源于沟通不畅。专家表示,医患双方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要打通医患沟通的障碍,医生承担着更多责任。
患者??
医生能否温柔点儿?
笔者走访了广州地区多家大医院,患者反映的问题大多跟医生诊治时的态度和措辞有关。广州市民于先生说:“我去看门诊,医生板着一张脸,怎么就不能温柔一点呢?”市民赵女士纠结的是:“每次找医生问病情,他们总是会说一堆我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我又不是学医的。能接地气一点吗?”
《生命时报》曾针对“医患交流”发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患者最不喜欢医生说哪些话”中,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跟你说了你也不懂”、“想不想治?想治就回去准备钱吧”和“我推荐的药你不吃,后果自负。”而“医生最害怕患者提出的问题”中,前三位分别是:“这个药不会有副作用吧?”“为什么都是一种病,我住了这么久,他住了三天就出院了?/为什么他花了五千,我花了一万?”和“能换个经验丰富的大夫吗?”
在采访中,不少患者希望,医生对自己讲话“不要像领导教训下属那样”、“态度能亲和一点”。
医生??
半天看上百病人“累得笑不出来”
被问到“医生态度冷漠”时,广州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外科教授有些无奈:“我是个比较严肃的人,可能有时候会给患者造成不太亲切的印象。病人总希望我们对他们多关心一点,但是说实话,忙一整天确实没办法,自己都‘面瘫’了。而且作为医生,我们看过很多病人,有时问一下关键问题基本情况就了解了,这并不是不负责任。”
“太忙”成了很多医生面对病人难露笑颜的理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曾在今年举办的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会上说:“很多医生一上午,少的时候看四五十个病人,多的时候要看上百个病人,不喝水不上厕所平均也就2.4分钟看一个,这样如何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数据显示,中国医生的接诊量惊人,而在美国和英国,一个医生一上午最多看25个病人。看不完的病人,开不完的处方,超负荷的工作让很多医生“笑不出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肿瘤外科主任赵健认为,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分布不均,导致老百姓对基层医生不信任,都挤去大医院看病,大医院医生大量的精力都花在了应付常见疾病上,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除了吃饭,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这种状态,医生自然很难跟患者好好沟通。
建言??
在医患沟通问题上 医生担子更重
在中山一院骨科名医李佛保教授看来,医生也要反思:“在治病中,,病因学占了20%,发病学占20%,症状学占了30%,安慰学占了40%。很多医生光顾着去诊断去治疗,却恰恰没有做到安慰。”
“其实医生更应该感谢病人。”赵健认为,新药的使用、新技术的开展,病人是冒着生命危险来配合医生。如果病人不支持,新药新技术就没法施展,医学也难有进步。是病人成就了医生,也成就了医学事业的发展。
赵健说,医生与患者的和谐关系,很依赖于个人修养和对患者看病辛苦的体谅理解。“有些年轻医生不知道有的病人看病有多艰难,他们从乡下坐几天的火车到北上广来看病。你多付出两分钟,可能省了别人一天两天来回折腾的时间。”
赵健深受患者信任,这得益于他耐心和善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每次手术前,赵健都会将手术的利弊、风险清楚彻底地跟患者家属讲清楚。“问题和风险要说透,还要把这个家里有发言权的人都叫过来,不能只跟一个人沟通。”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认为,在医患沟通的问题上,医生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因为他们掌握着更多的疾病信息资源,应该要多理解患者,多做解释。
【小启】如何凝聚共识加强沟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和南方日报近日联合推出“医患关系献一策”专栏,开通读者来信邮箱(yihuance@126.com),期待您的好建议。
- 【国晖大讲堂】第四十六场·石元中《医疗纠
10月27日(周四)15:00,国晖大讲堂第四十六讲医疗纠纷... - 手写的温暖:泰康仙林鼓楼医院获康复患者真
在电子通讯极为便利的现代,写信几乎已经绝迹,但是一封手写的信... - 女子做整形,术后扬言双眼皮太宽了,医院:
爱美之下人皆有之,所以现在整形之风在年轻人中越来越盛行。虽然... - 贵阳19岁女孩隆鼻死亡背后: 医美消费低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专家、北京八大处整形外科医院的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