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患之间


新规能否打破医患僵局

2015-12-06 21:46 | 来源: | 浏览 :

url:,id:0

国家卫计委日前就《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医疗事故”转变为“医疗纠纷”,扩大处理范围、强化人民调解制度并引入保险理赔机制等几大特点引人关注――

@牵猫逛的鼠老爹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医疗卫生体制滞后于社会需求。目前,医院要靠自己的盈利来维持运营,使公立医院具有逐利性,从而导致医患关系缺乏信任的基础。其次是当前医疗服务模式有待转型,要从生物医疗模式转变到人文医疗模式。两种模式区别,各自的医疗服务核心不同,前者是以看病为核心,而后者则是以关注人、关心人、帮助人为核心。事实上,绝大多数医疗纠纷,都是因为医患之间的沟通只关注技术,忽视服务造成的。如果这些因素不改变,光靠事后处理,医疗纠纷与暴力伤医事件是无法有效遏制的。

@深海里的小妖过去的十年,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这十年,也是民众对医疗满意度最低、医患矛盾最严重的十年。为什么医疗环境好了、技术提高了,患者却更不满意?这与社会的发展、人的需求、对医生的期望值以及对自身权利维护意识的提高都有关系,但追溯医患关系紧张的源头,还是过度医疗、开大处方、医生收红包等严重破坏医患信任的事件经过多年累积,导致最终以各种形式爆发出来。《送审稿》将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上升为法规,可谓一大亮点。但在预防医疗纠纷方面着墨不多,是一大遗憾。要真正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而不是处理。

@大漠孤烟在目前医疗环境尚不能全部改善的情况下,在立法过程中,还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充分建立有效机制,保护患者权利,这样才能真正减少纠纷。比如,可以建立重大手术和试验性医疗行为知情同意录音备查制度,在癌症等特殊患者的保护性治疗和危重患者的临终治疗方面,应当明确医疗机构要推行替代同意和生前预嘱制度,这样才能在保护患者自主决定权的同时,解决患者家属的困惑。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病历的权益保护问题。

@医学生很多研究都证明,医疗纠纷高发与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存在直接关系,高强度工作也肯定会直接影响医生的态度,如果不能从根本上纠正医务人员工作强度过大的事实,医疗纠纷很难彻底解决。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是我国医生普遍面临的执业现状。近年来,关于医生猝死的报道屡见报端,实际上就是由于工作强度过大而导致的。在城市大医院承担繁重医疗服务任务的同时,数量巨大的基层医院却常常处于“空转”状态,而60%至70%在大医院就诊的病人,其实不需要在大医院看病,在基层就诊完全可以解决问题。这一现实表明,要有效预防医疗纠纷,还必须在当前深化医改的工作中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责任编辑:yfs001]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