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保医改


【西宁市】62亿元医改资金惠民生

2015-05-30 23:12 | 来源: | 浏览 :

【西宁市】62亿元医改资金民生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5-05-26 09:04    编辑: 许娜         

分享

  西宁市医改工作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让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药品零差率累计让利患者1.12亿元

  近年来,医疗保险已经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随着各项医保惠民措施的提出,医保已由最初的鼓励参保,变成了主动参保。有了医保,市民看病就医心里更踏实。西宁市民李国良算了一笔账,2014年他母亲因为骨折住进了一家市属医院,因为母亲有职工医保,出院结算时,他只掏了232元。

  近年来,西宁市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由2009年的220元和154.3元提高到550元,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9.2%、99.8%和99.6%,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在三、二、一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0%、80%和90%,建立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缓解了群众的就医负担,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需求。

  为了有效解决看病难,床位紧张的问题,西宁市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全市14家市县级公立医院全部纳入综合改革范围,实现了改革全覆盖。截至2014年底,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达到52家,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7%;床位数1449张,占全市医疗机构床位编制数的21%。

  在医药方面,西宁市全力破除“以药补医”旧机制,全市各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仅药品零差率累计让利患者1.12亿元。巩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和运行新机制,乡村医生年均收入达到两万元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层“网底”得到进一步稳固。

  特色服务成为医院品牌

  环境变好了,服务提升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在家门口的市级医院看病。去年,西宁市各级公立医院深入开展“五免十减”及26项便民服务措施,医疗行业社会公信力进一步提高。

  不用出病房就能结算住院费用,医生护士手中的移动查房、移动护理记录了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大大减少了误差率。在西宁市率先推行“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新模式中,先后有25万人次受益。市属5家公立医院分别开展“午间门诊、全省最干净医院、门诊优质服务示范窗口”等为内容的“一院一品牌”创建活动,,提升医疗服务整体能力。西宁市家庭医生签约率城镇达到75.26%,农村达到96.87%。

  此外,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西宁市三、二、一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36%,上升10%和10.87%,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防治结合的就医新秩序初步形成。

  62亿元医改资金民生

  五年来,西宁市累计投入医改资金62亿元,全市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6.91%提高到2014年的7.52%,居民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比由2008年的33%下降到2014年的26%。城乡居民均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越来越多的重点人群获得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服务。

  除了基本医保外,西宁市建立完善了重特大疾病政策范围内常规报销、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道保障线”,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76.24%,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保障。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10年的68/10万和17.7‰,下降到2014年的32/10万和8.3‰,人民群众健康指标持续改善。

  西宁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使传统的中藏医药技术逐渐回归到基层,中藏医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同时,为进一步增强全市中藏医药发展后劲,市财政自2013年连续五年投资1000万元用于支持中藏医药发展,2015年又追加100万元政府专项资金用于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蔡雅雯)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