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资讯


仲景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2014-10-21 10:39 | 来源: | 浏览 :

第一节 规划背景

在党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大决定指引下,在中原经济区加速实施两不三化协调发展和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主流趋势下,在河南省以产业集聚区作为区域发展突破口的前提下,基于对南阳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南阳区域社会整体发展的现实需求,南阳市政府2011年第40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主城中心区建设“张仲景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十八大之后,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时间临近,南阳的国家水粮基地价值愈加凸显,亟待从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整体角度,寻求更具特色与优势的科学创新发展路径和战略抓手。集聚区建设正是顺应这一重大战略需求提出的,也是基于整合和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优化和改善民生福祉的需要而进行的,更是因为尊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实施的。规划严格把握这一项目主旨,并将其作为整个集聚区规划的刚性主线贯穿始终。

第二节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南阳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做出重大决策的“张仲景医药文化产业集聚区”起步区,具体空间范围是“以医圣祠为中心,仲景路、建设路、健康路合围区域”,根据宛城区提供的土地估测数据,起步区规划土地面积约4780亩(合3.187平方公里)。(详见附图1-1)

本次规划内容:立足于把握国家水粮基地的刚性保护、区域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三大刚性需求,把握医药产业、文化产业和生态产业三大新兴战略产业的市场以及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南阳以30多年慢发展为代价所富集的张仲景文化遗产、生态环境资源和水源地区位以及绿色土地空间等三大类稀缺资源,顺应后工业时代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刚性需求,构建体量巨大的仲景健康文化绿色柔性产业体系。

第三节 规划期限

2012年-2020年

第二章 产业基础

第一节 基础条件

1. 南阳社会经济发展基础

南阳辖1市2区10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27万,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中心城区规划面积29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180万人,现有人口110万,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南阳市以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为目标,全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创新推动”三大战略,努力实现农区工业化、中心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四大突破”,精心构建产业聚集区一个载体和现代产业、现代城镇和自主创新三个体系,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的“四个带动”发展战略,加速南阳“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的全面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好势头(详见附图表2-1)。

经济实力:近三年来,南阳市经济规模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位。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人均GDP为21850元,居全省第1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9,农民人均纯收入6776元。

产业结构: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竞争力逐步提升。全市2011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8.7:53.8:27.5,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15.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199.31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613.55亿元,增长8.5%。

财政收支: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地方财力迈上新台阶。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54.8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1亿元,增长2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07.83亿元,增长24.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74.81亿元,比年初增加303.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73.25亿元,比年初增加152.91亿元。

投资规模:开放合作持续扩大,投融资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85.46亿元,增长27.0%;农户投资90.93亿元,增长4.5%。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4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5.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0亿美元,增长93.8%。引进省外资金351.0亿元,增长30.1%。

发展压力:南阳近年来保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增长,但是由于三农负担重、人口基数大,加之又长期受到国家水粮基地生态安全保护的刚性限制、区域边缘化和盆地意识、农耕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叠加,与全国多项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比较,差距依然巨大,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建成目标的压力不容小觑,任重而道远,继续在绿色支柱产业方面能够实现重大的结构性突破。

2. 南阳市关联产业基础

2.1南阳中医药产业基础

(1)产业政策环境:在国家和省级政策的基础上,南阳还在税收、用地、人事、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科技创新等方面,出台有多项产业扶持政策措施。

南阳市着力从政策配置和组织管理机构两个方面改善和提升产业环境。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意见》、《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针对性扶持政策。除建立了市县两级专职组织管理机构外,还专门成立了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2)中医药事业(文化)基础:南阳是我国中医药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也曾经是国内外中医名家朝拜医圣并进行学术交流的地方。“世界中医看中国,中国中医看河南,河南中医看南阳”,是中医药文化近1800多年来形成的共识之一。

南阳目前设立有中医药文化事业机构10家(见附图表2-2),主要从事中医药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播工作,张仲景医药文化传承弘扬是最主要也是最有特色的主题,通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张仲景医药文化保护、利用、传播、发展基础。在医圣学术文化研究、医圣品牌文化传播、中医药学教育、中医药医疗服务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局面,目前医圣张仲景祭祀活动已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也已成为著名节会品牌,形成了“医不朝圣不名,药不朝圣不灵”的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

(3)中医药产业基础:通过多年努力,南阳中药产业链结构趋近完整,基本形成了科研、种植、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产业基础格局,其中以一二产业的比重为主体(分别约占到产业总值的40%和50%),第三产业比例近年也开始逐年有所提升。产业整体空间布局以南阳市为中心,已开始集中形成研发、制造和市场中心,并同步辐射带动各县村镇种植基地以及市场联动,正在形成组团集聚态势(见附图表2-3)。

2.2南阳文化产业基础

#p#分页标题#e#

(1)文化资源丰厚:南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汉文化的荟萃地,人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遗产景观众多,民间艺术丰富,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先后创造和培育了楚汉文化、官衙政治文化、科技文化、医药文化、独玉文化、非物质遗产文化、南阳文学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姓氏文化、装饰工艺文化等门类众多、丰富多样的灿烂文化族群,形成了南阳独特的城市灵魂和永续发展的“生命线”。

南阳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条件,也为加速城市整体发展奠定有坚实的基础和难以限量的创意空间。

(2)政府扶持给力: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市政府明确地把建设“文化名市”列入南阳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倾力打造人文南阳,创建文化名市。

(3)产业基础牢靠:近年来,南阳大力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趋渐合理,现已形成文化旅游、特色工艺品、光电、印刷、中医药等优势文化产业。获得“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市”称号。

2.3南阳旅游产业基础

(1)旅游资源多样: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化灿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目前全市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多达100余处,形成了四大人文系列和两大自然景区。

(2)政策扶持到位:为加快发展和振兴文化旅游产业,南阳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南阳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全面启动实施“旅游立市”战略,现已成为省内著名、国内知名、国际有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济强市。

(3)产业体系完备: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开设了生态文化游、中医药文化游,汉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商业文化游、衙署文化游等六条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建成了一批旅游娱乐、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较强的旅游接待能力,整个旅游产业呈现出吃住行游购娱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4)产业发展迅猛:近年来,全市旅游产业实现了由资源开发型向产业发展型、由数量扩张型向规模效益型的转变,旅游客源市场发育成型。全市旅游接待人次逐年大幅攀升,高端游客和过夜游客也呈上升趋势, 2011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亿元,全面进入井喷期。

2.4集聚区现有产业基础

近年来,宛城区依托老城区积蓄的综合基础优势,以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大力推动城区商贸业发展。目前,规划中的集聚区起步区是南阳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和中药材交易的主要区域,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的商业业态集聚效应初显,商贸服务业涉及中药材批发、医药零售、中医诊所、文化旅游、商品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集聚区范围内沿医圣祠路两侧,现已形成较为集中的“仲景药都”中药材交易市场,拥有中药材批发零售门店400多户,经营中药700多种,药材销往周边乃至全国十多个省市,年交易额在1.5亿元以上。2012年宛城区政府规划建设张仲景中医药文化特色商业区(见附图表2-4),日前已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审批。

第二节 发展环境

集聚区最主要的市场需求来自人类对健康的持续追求。最大的产业机遇来自于个性化健康时代全球趋向天人合一健康模式的主流趋势,其主要涉及到健康产业、文化产业和生态(低碳)产业三大新兴战略产业。

1.健康产业

21世纪医学从“疾病医学”走向“健康医学”,个体化医学成为当今和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健康产业已成为引发世界经济格局重大调整,促使国家综合国力重大变化的战略驱动力。在人类第三次卫生革命大潮所引发的生物医药产业重塑与升级发展中,以医药制造业为主导的经典结构正在被打破,极有可能形成“高端研发服务业、制造业与高端健康服务业”连为一体的新产业格局。中医药健康产业不仅是我国最具历史和文化优势的独特产业,也是我国健康产业中最具成长性的组成部分,而且因为健康医学崛起,正在成为极具潜力的前瞻性产业。

据IMS Health预测,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以25-27%的惊人增速,在2011年跃升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市场。特别是中医药产业2011年规模已超过万亿大关,并连续10年保持年均25.7%的持续增长。估计至2015年,规模接近2万亿的中医药产业将成为我国生物产业领域的新兴支柱产业。

医疗旅游产业,以高质量、低价位、高效率为核心价值,并具有轻松性、享用性、保健性、康复性、高消费与经济适用的统一一致性以及地域性等特征,已成为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兴健康产业之一。世界旅游组织(WTO)数据显示,全球跨境旅游人数2011年为9.8亿人次,2012年将增至10亿人次,其中医疗旅游约占到4000万人次(4%)左右,其消费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近10年的平均增速约在15-20%之间。亚洲因为拥有“第一世界的技术和第三世界的价格”,正成为全球“国际医疗旅游中心”。2011年中国赴韩国的医疗旅游签证已达107万份,比2010年激增386%,其医疗旅游收入也达到创纪录的1.16亿美元。

国内医疗旅游产业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国民健康教育,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其产业领域逐渐拓宽,产业链逐步形成,服务模式逐步完善,发展前景充满想象空间。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养生旅游逐渐成为区域特色产业和医疗旅游业发展的新主题,国家层面也在海南博鳌尝试破冰推进迄今在国内基本处于处女地的医疗旅游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将在人均5400美元的水平上持续提升,精神文化消费比重将持续增加;同时新社保、新医改、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增长合力也将导致健康刚性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国外近年快速发展的健康管理、文化(医疗)旅游等全新的产业链体系和产业经济结构,必将更快地进入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深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未来将形成兆亿级规模的健康市场需求。

2.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社会活动中最活跃、增长最快、最有前途的产业,其日益呈现出高科技化、全球化、集约化、垄断化、竞争激烈化等主流时代特征,已成为世界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国为25%,日本为20%,韩国为6.8%。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美国高达43%,欧盟34%,日本10%;我国目前仅占不足3%,差距巨大。以发达国家文化支出所占家庭总收入为15-18%的水平衡量,我国文化产业近期的市场需求规模至少超过5万亿,发展空间巨大。

#p#分页标题#e#

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11052亿元(占GDP2.75%),2008-2010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2%,高出同期GDP增速近1倍,展现出强大的引擎作用。2010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文化产业进入全新的历史起点。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因城镇化加速,全面迈入机制创新、跨越提升、做大做强的黄金发展期,其所占GDP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5%上升至5%以上,持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快速迈进,相关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提升。

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文化大省河南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原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努力把河南建设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现代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政策扶持力度大幅加强,中原华夏文化产业在创新中迎来了重大转型和加速发展期。

中医药文化产业是底蕴深厚、潜力巨大、服务面广泛的大文化、大科技、大产业工程,也是在个性化健康医学时代,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日益产生巨大文化影响的民生产业。其起步晚,机遇多,空间大,亟需示范引领,前景无可限量。国家中医药文化“十二五”规划,明确将积极推进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逐步构建继承传统、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中医药文化产业体系,必将使其成为最具中国特色和地域潜力的文化产业。

3. 生态(低碳)产业

21世纪全球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使得过往基于工业文明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和时代的主旋律。人类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目前已全面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全球化在行动,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资源环境与发展多赢成为新主流。

我国三十多年的工业化高速发展,付出了巨额的环境资源代价。在基础自然环境方面,我国目前有七成江河湖泊被污染,近四成人饮水不达标;26%空气质量质量好的城市仅占10.7%。近四成土地沙漠化或者荒漠化,一成土地重金属污染,七成耕地存在化学农药污染;在社会环境方面,各种假冒毒劣食物种类无一幸免;精神心理类疾病患者已占到中心城市总人口的两成以上,其中约有一成为重度患者。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美、德、日、英等老牌工业化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均已占到GDP比重的2.5%以上,我国的环保投入目前仅占GDP的1.5%,未来需求巨大。生态保护产业门类众多,无论哪一个方向的生态修复、重建都将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巨大的投资过程。近来越演越烈的雾霾污染、沙尘暴、PM2.5等,极大的促进了加速治理污染的社会共识,倒逼机制呼之欲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市经济结构向质量内涵的优化转型,优先发展生态产业经济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 发展形势

1.有利条件

南阳地理区位独特、生物资源多样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土地资源广饶、旅游资源多样、文化资源丰厚、劳动力资源充足、专业化教育资源初具规模、交通资源丰富。

南阳是孕育中医药临证体系的“道地”源生地:南阳盆地为张仲景验证和建立中医药临床理法方药体系提供了标志性的整体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疾病环境,因此具有环境的唯一性和权威性,厚积传承性与发展性,兼备软环境和硬环境,蓄势已久汇聚待发。

南阳拥有独特仲景健康文化遗产和近乎天然的原点生态环境,能够生动诠释和落地体现“天地人和、智慧生存”的健康生活方式,既饱含着中华文化的国粹精华,更能迎合个性化健康时代的主流大趋势,在人类生存日渐受到威胁、生态文明资源稀缺的今天,具有成为迎合市场紧迫需求的巨大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潜力。

南阳具有世界独有的中医药文化标志符号体系优势,其所独立拥有的医圣张仲景、医圣祠、伤寒论等文化遗产,以及中医药原生地生态环境,足以满足中医药世遗申报要求;胜任“和谐世界,健康人类”的国家名片形象;领军国家大健康产业,也能够充分展现城市精神,担当城市品牌。

南阳拥有中医药产业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并具有规模化市场、产业环境、产业结构、产业能力等多方面的中医药传统产业关联基础。2011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已超过百亿元大关。在南阳政府主导的多个辖区发展规划中,仲景健康产业都已成为不可或缺、同时也是重中之重的内容,不仅为集聚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氛围,更为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整体提升空间。此外,南阳还拥有以大农业为基础的庞大食品产业。

政策方面:国家扶持发展中医药产业、文化产业、医疗旅游业,创造有比较优越的政策环境,中医药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已纳入国家化战略,国家层面针对中医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从法律到行政法规再到部门规章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规定,优惠内容主要涉及营业税、房产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和进出口优惠税等方面;并对中医药事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对象作了明确界定,主要包括中医药本身、中医药企业、中医药教育与研发、中医药事业捐赠等方面。

此外,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为南阳经济社会的未来创新发展奠定了制度性的资源优势,这也是产业集聚区运行的前提、基础和保障。

2.制约因素

一方面,国家战略资源区位和边缘化城市区位的双重限制突出;南阳是名副其实的国家水源地和粮食基地,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政治需求,对产业与城市结构发展的制约明显;同时,南阳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受到自身盆地区位和农耕文化与传统产业结构的显性制约。与周边城市群比较,产业空虚化,基础设施薄弱化,农民收益结构单一化、生活贫困化表现依然表现突出,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差,进程缓慢,基本保持着较传统的农耕环境与生产和生活方式。例如南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城市品牌和文化图腾标志等长期缺位;中医药产业和体量巨大的食品产业,长期缺少市场交易出口;文化旅游产业缺少全域性的整体规划,缺少目的地枢纽设施等。在此多重制约的束缚之下,南阳整体发展迟缓,同时其生态环境资源整体优势相对也比较突出。

#p#分页标题#e#

另一方面,南阳世界遗产资源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产业化进程缓慢,“大资源,小产业”,“大投入,小收益”现象突出。无论是张仲景文化遗产还是南阳盆地自然遗产,至今均未获得应有的挖掘和复兴,更未能发挥应有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

南阳中医药文化产业自身还存在有产业链不甚完整、结构松散、模式陈旧、产业集中度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产出效益少、拉动作用有限、区域辐射力弱化等共性问题,融资渠道不畅、人才短缺和公共创新研发力量不足也迟滞了发展步伐,同时在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执行力和整体观念等方面也有较大提升空间。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集聚区建设的核心价值在于聚焦需求焦点,汇聚市场机遇。其规划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为:对接健康、文化、生态三大产业的国家战略政策叠加机遇,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以仲景健康产业促进“五位一体”和“新四化”融合发展,凸显南阳特色优势,担纲科学发展抓手。顺应健康时尚消费需求潮流,根植三农基础,凝聚三原精华,整合区域资源禀赋要素和产业基础,打造全域供应链柔性接口,延长拉伸产业链条,盘活存量产业资源,做强做大健康经济,带动生态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促进区域整体发展。集中体现中医药文化世界遗产源头、中心交易市场洼地、健康科技巅峰三大市场化价值,成就著名城市品牌,增加国家名片,对接国家战略,促进大健康与走出一条传承国粹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推进富民强生的后发赶超新路径,促进南阳真正实现保护水源粮仓,传承仲景文化,促进区域经济,推动南阳发展,造福宛城百姓。

第二节 基本原则

顶层设计,错位发展:在规划设计和整体统筹等方面,坚持顶层设计,谋定而后动。坚持错位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探索特色产业集群的集约化发展模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和支撑主流品牌企业总部进入。

龙聚优势、借力带动:在产业定位和项目落地实施方面,要后来居上顺势而为,整合行业和区域的优势资源;着力推进优势产业链建设,拉伸中医药主导产业链条,软硬结合,主新互补;突出高端健康服务业特色,带动服务业聚集发展;

世遗品牌,四业集群:在建设内容和产业配置方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始终以世遗概念和载体设施为核心,以文化、旅游、健康、商贸为主业,以仲景健康品牌为宗脉统领,筑巢引凤,高端起步,突出生态园区理念、遵循低碳发展模式,大幅提升集聚区信息化和文化体验的基础设施水平,牢牢把握市场需求,聚焦有限目标,坚持持续创新。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在建设时序和持续发展方面,一定要把高端健康服务业建设世遗载体工程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强化产业经济整体环境建设,坚持滚动投入发展,边建设,边受益。同时要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加强文化创意和服务创新,力求短期见效,长期收益,注重规模效益提升,努力实现集聚区整体跨越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在项目建设运营方面,坚持政府引导,营造环境,,提供公共支撑,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等尽可能完全市场化,真正做到开放、动态、自主、合作和共赢。

政策特区,价值高地:在产业环境和引智引才等方面,着力打造政策特区,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发展环境,吸引各方面的专业机构、成果,特别是专业人才和职业人才进入,为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充分的人才智力基础。

第三节 发展思路

集聚区秉持“凝聚医圣精华,创新上善南阳”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后工业化的视角和节奏,突破传统工业化发展路径,挖掘前工业化时代的资源,打造超工业化的产品。同时以水粮基地的生态保护、区域转型、发展等刚需为主线,在充分把握现状、判断需求、摸清问题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禀赋要素,在战略层面走出一条顺势而为、错位崛起、市场引领和项目带动之路;在战术层面走出一条集成创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差异发展之路。

充分利用南阳独有的张仲景多极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人物整体宜生环境,以及绿色土地空间资源等,顺应后工业时代的文化产业战略机遇,把握个性化时尚健康时代的巨大市场需求,通过创新驱动和创意建筑,建立特色养生旅游大产业枢纽和医药食品大市场,重塑南阳汉韵健康文化新城,实现天人合一养生健康产业的商业化落地,放大粮食和水源地生态的环境及其保护机制效益,增加其产业保护带动能力,同时承载中华主流健康生态文化的教育交流、传播推广和示范功能,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和全社会收益,福泽百姓众生。

依据对南阳资源禀赋的高度提炼和汇聚整合基础,通过集聚区加速促进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产业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实现“国家大健康产业战略”、“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战略”的政策叠加地和聚焦地在南阳的叠加落地。

集聚区的建设崛起就是要抢占国家价值制高点,聚焦国际视野和社会关注,营造市场高地。集聚区并非独立建设发展的战术级产业经济模块,而应该是占居全局高度,拾遗补缺,盘活存量,承先启后,塑造新极的战略举措。应该举全市关联优势力量,全方位统筹、多群体参与,通过全产业链带动、全产业类融合和跨领域的关联产业促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社会实际和产业客观规律的赶超之路,确保在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有突出贡献。

第四节 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

集聚区顺应时代回归天人合一的健康主导潮流,着力创造中国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创新(意)增长极,开创仲景健康产业新时期,以仲景健康为整体品牌和国家名片,努力创建“五位一体” 、“新型四化” 华夏文明传承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大健康产业创新(意)CBD(国家级AAAAA旅游景区)、著名个性化大健康产业时尚消费集散地;规模化零碳智慧和循环生态社区。集聚区力争与南阳农业、工业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大格局,并逐步成为能够引领南阳整体发展,并带动和影响周边地区的最具特色的核心产业之一,最终跻身世界一流生命文化产业园区。

2. 经济发展目标

#p#分页标题#e#

力争在建成后较短时间(例如3年左右)内,能够在南阳的GDP总量中占有一定的直接贡献度(如3-4%,约近80-100亿元左右),5-10年达到百亿级,10-15年达到千亿级。并能够对对中医药、食品和大农业等实体经济产生广泛的溢出效应,壮大和拉伸相关实体产业链条,增加传统产业交易机会,反哺传统医药健康产(事)业。建成后预期实现目标:年增加值百亿级,年游客千万级,会员百万级,企业超千家,就业十万级。

3. 综合发展目标

近期能对南阳的水源地保护和产业结构转型以及“两不三新”协调发展发挥明显的示范作用;远期可使南阳的健康产业与农业、工业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并逐步成为能够主导南阳整体发展,并带动和影响周边地区的最具特色的核心产业。集聚区有望成为中原经济区新型三化先行先试的改革创新引擎,区域特色产业科学发展的重量级标志工程,中华软实力由意识自觉迈向产业的样板,边缘化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的良好示范。

第四章 发展定位及产业体系

第一节 发展定位集

聚区定位集中概括为“祖祠国庙朝圣地,仲景健康CBD”。集聚区以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人张仲景为品牌,以南阳金字塔地位的医圣祠为载体,并以其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基石,复兴拓展世界文化遗产标志载体,打造世界级的个性化健康服务基地、文化旅游产业枢纽综合体和健康产品交易市场综合体,创新建设“个性化医药时代的时尚大健康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城市生态聚落)”,为南阳城市和中原文化产业增加重量级的仲景健康中央商务区。

集聚区应充分发挥政治文化科技商业一体化的集聚能量,并采用“城市产业公园”运营模式,打造张仲景文化遗产创新(意)研究、展示、体验、销售、应用、消费全产业链集中布局,总部、集群与消费者汇聚融合,创新、创造与创业活动集聚协同的时尚大健康产业集群国家产业基地(城市生态聚落)。

集聚区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机制和政策安排,最大程度地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未来目标,最大程度响应市场需求和客观规律,着力建设一个既能够自成体系、独立生存,又能够发挥带动作用,宜生、智慧、健康、祥瑞特色突出,绿色、健康、低碳、时尚标签鲜明,中医药文化科技与时俱进,最具区域特色和影响力的天人合一核心体验区。

第二节 产业体系

集聚区自身的产业配置重点在于如何使张仲景大健康产业更具特色,更具区域的产业内聚力和外部市场的扩张力。

1.产业配置集聚区将充分发挥文化科技商业旅游一体化模式的能量,主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健康产品商贸产业及中医药旅游产业四大核心板块:

中医药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会展祭祀、产品博览、内容创意、名医演示、动漫游戏、传媒出版、发行传播等。

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主要包括:个性化精准养生体验、传统中医药体验、健康定制、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药康复保健、养生咨询、养生地产等门类;

健康产品商贸产业主要包括:中药材交易、医药全产业链产品交易、绿色有机食品交易、健康文化产品交易、健康新产品等门类;中医药旅游产业主要包括:

中医药医疗健康体验旅游、度假、朝圣、饮食、住宿、旅行、游览、娱乐、购物等。

2.产品簇群

对应四大主力产业板块,集聚区产品族群涵盖养生体验、医疗服务、医疗旅游、健康用品(精品中药、药妆品、保健品)、健康食品、文化创意、传媒出版、教育培训、健康地产等9大特色产业的6大优势产品群,所有的产品线均以“仲景健康”品牌为基线宗脉,纵横向展开,共同构成一个产品矩阵,具有无限的延伸、组合创意空间。集聚区通过产品设计和产业链优化管理,在每一个子产业板块或设施领域,均保持特色产品金字塔,避免区内自相竞争。

3.产业链结构

集聚区产业链是在对多个产业和事业环节经过梳理、整合之后重构的全新结构,其特点是依托南阳市乃至全国中医药资源,创新建立“仲景健康”品牌,并以技术创新、文化创意为双动力引擎,以健康服务为主体产业链,文化和商贸为副翼产业链,餐饮、酒店、旅行、休闲、娱乐、商业和养生、体验、居留、生产、学习、研究、康复、艺术、情感等后现代旅游全景产业链网格纵横链接,以公共服务体系构成三者优势互补的辅助产业支撑。集聚区依靠上下游之间互为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形成集合产业链群(详见附图4-1)。

4.产业化路径(路线图)

集聚区以张仲景文化遗产和南阳盆地自然生态环境为基元,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据此形成仲景健康品牌的核心吸引力;以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天地人和、智慧生存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作为仲景健康的核心内容,对接世界主流医学模式引领的个性化医学国际潮流;以仲景健康为城市品牌载体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和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区域和国家形象;以医圣祠、博物馆、仲景健康囯医馆、仲景康乐汇等标志性建筑构建“中医药祖庭国庙”重量级文化标志,形成中医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图腾,展现国家名片实力;逐步上升到国家软实力高度,聚焦国家政策,接轨国家战略,争取获得“中国健康传统与时尚文化之都”的国家金字招牌,使南阳切实成为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与交往的国家窗口。

在具体的产业化路径方面,主要通过创建“仲景健康”品牌(医圣祠保护复兴和申遗);开拓“仲景健康”管理服务新兴产业(宜生原点标准和养生标准);打造“仲景健康”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论坛和国家传播平台);建立规模化“仲景健康”基地(文化科技商业旅游一体化国家经济特区);发展重大“仲景健康”精品族群等技术路线和商业步骤循序推进。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