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资讯


深圳市坪山新区依靠创新实践解读新常态

2015-03-10 20:59 | 来源: | 浏览 :

  文/范杰 汪济国 梁子聪

  如何打造新常态下的改革样本、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再试验再探路?深圳特区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努力在“四个全面”上勇当尖兵,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推动特区一体化步伐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窗口。位于深圳东部的坪山新区,近年来不断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主动思考,敢于创新,科学实践,敢于担当,新区特色日趋明朗,新兴产业飞跃发展。

  创新成为产业升级新常态

  “新区要通过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方式创新、文化创新等方式,加快形成强劲的发展动力机制,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城市强的通道,率先打造全球化综合型自主创新生态体系。”这是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绪松在今年2月初的全区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月的工作会议,“创新驱动”成为杨绪松报告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建区五年来,依靠创新求发展,在深圳各区综合指标名列前茅。未来几年,仍然依靠创新驱动谋划更大作为。春节前夕,坪山新区以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坪山片区建设为契机,制定了新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四大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开展“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行动”上,坪山新区提出力争至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5%以上,有效专利申请量达到3900件以上,PCT专利申请量达到250件以上。支持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承接及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鼓励新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牵头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领域的权威标准组织、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推动成立新区主导行业领域内的标准联盟,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标准认证聚集地。

  在开展“创新企业培育行动”上,坪山新区力争未来三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35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680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5%以上。鼓励行业间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强化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等产业发展;强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强化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在创意设计、数字视听、数字出版、新媒体、文化旅游、高端印刷、高端工艺美术等领域拓展。鼓励海外华文传媒中心、中央新影全媒体文化产业城等文化产业项目落地;支持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推动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落地;支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命信息采集、计算、分析等关键设备与产品。

  在开展“科技创新服务行动”上,新区力争未来三年各级主管部门认定的科研平台达到33家以上。实施科技扶持政策定向扶持计划,改革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建立企业创新需求与各类科技资源有效对接的统筹系统,建设“坪山新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科技服务供应商池,推行科技服务订单购买及“创新券”支付方式。支持商业银行与科技部门合作成立科技支行或科技金融服务部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此外,在开展“招商引智行动”上,新区力争未来三年创业苗圃(创科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产业园区10家以上。一方面建立科技招商新机制,做到储备一批企业、准备一批空间,一方面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低密度功能区及零星地块土地整备,再一方面就是创建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构建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不断落实国家“千人计划”、广东“珠江人才计划”、深圳“孔雀计划”、新区“聚龙计划”等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的各项政策。

  积极搭建高新企业服务平台

  坪山新区建区以来,注重产业规划与城市定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培植新能源、生物以及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不断巩固优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高新产业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坪山新区充分发挥政府带动创新、引领创新的作用,建立了领导挂点服务制度,定期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召开座谈会,主动了解高新技术企业诉求,解决实际问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高交会、文博会等高端展会,重点展示新区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着力打造流程最短、效率最高的服务型政府,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政府服务外包制度,在深圳率先成立行政代理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无偿代理服务。

  坪山新区在科技创新上实现一年一个大跨越。统计数据显示,坪山新区2014年专利申请量2599件、授权量1792件,PCT专利申请总量141件,年度专利申请总量同比增长26.97%,增速高于全市近25个百分点,专利申请增速从以往的全市排名靠后,一举跃居到2014年全市第三的水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较2009年增长近5倍,达到83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512.98亿元。

  坪山新区科技创新的主体主要来自于企业。据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坪山新区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15.21亿元,其中工业企业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5.1%,企业资金占R&D资金总量的93.3%,创新能力大幅跃升。

  政府精心服务,企业成果显著。近年来,地处坪山新区的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沃特玛动力电池组项目被工信部、财政部和科技部等三部委列入“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项目”,获得1.5亿元资助;巴斯巴“新能源汽车高压大电流连接系统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专项项目”;震雄、雷柏、比亚迪等项目获得省市级科研项目资助;比亚迪全球最大用户侧铁电池储能电站和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先后落成;德塔电动汽车公司组建了全球第一条防爆汽车生产线,率先推出全球首款纯电动防爆车。

  低碳孵化国家级产业基地

  低碳孵化基地成为实实在在的科技场所,在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孵化基地只有科学规划,精益求精地进行资本、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有效扶持,才能促进相关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坪山新区新城,低碳孵化基地名副其实,产业孵化、科技研发以及企业总部营运与商业服务设施等等,十分完善,前景乐观。随着深圳市天悦制药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进驻新城,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加速器)正式投入运营。

#p#分页标题#e#

  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国家发改委批准认定的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是其核心区的重要配套设施。目前,这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吸引50多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入驻,总投资逾100亿元,形成了疫苗、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集聚地。

  在坪山新区,重量级的“国字号”产业基地远不止一个。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具有年产60万辆小汽车整车(其中新能源汽车4000辆)、6亿瓦时动力电池、45万台发动机、3万吨锂电池电解液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基地被国家商务部和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基地,与家具基地一起成为深圳市首批外贸转型示范基地。

  今年初,坪山中心区和碧岭高新园区等43.86平方公里范围,成功纳入了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坪山新区形成了“一极两轴三城四区五基地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基地和广东出口加工区发展迅猛,加上坪山新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四个国家级基地成为新区产业发展的四块“金字招牌”。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以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区为契机,探索具有坪山特色的低碳生态绿色城市发展模式。低碳生态发展纳入战略规划体系,制定中心区低碳生态试点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全面推进“六大绿色系统”建设。率先建立碳排放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启动绿色建筑标准化试点,绿色建筑面积达151万平方米,推出大气治理“坪山47条”,年空气优良天数326天,优良率达89.6%。

  坪山新区管委会主任吴德林介绍,除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基地外,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重点园区(基地)建设也都将贯彻“产城融合”的建设理念,在每一个园区建设中都统筹考虑城市功能、产业、民生、生态等要素,力求通过一个个产业园区的建设,最终拼成新区规划绘就的美好蓝图。此外,新区还将坚持“高、新、软、优”的产业发展导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比亚迪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日立环球、高先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赛诺菲、微芯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震雄、中集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华谊兄弟文化城、卡曼国际旅游小镇为代表的文化创意等五大主导产业。

  用一组数据,印证坪山新区5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2014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5亿元,增长10%,增速深圳全市第二,与2009年新区成立时相比,GDP增长2.7倍;固定资产投资214.19亿元,,增长10.6%,近4年固定资产投资复合增长20.9%,与2009年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6倍;财政收入与2009年新区成立时相比,增长3.41倍;新区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19亿元,增长13.6%,对GDP贡献达54%;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较2009年增长近5倍,达到83家。

  5年的发展积淀,坪山新区不断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新跨越,既夯实了基础,又创造了条件。实现产城融合、绿色低碳、宜居宜业的深圳东部新城的美丽梦想不会太久……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