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去年医疗纠纷超4000起 医患沟通不畅是重要原因
高风险手术特约谈话 请来律师见证
2年来,1200多例高风险手术无一起纠纷
文/记者 甄荣 李婷 实习生 刘盼 通讯员 罗闻
淮律师(左二)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见证术前医患谈话。记者 唐俊 摄
一天见证了4例手术前的医患谈话,这是淮亚君8月13日的主要工作内容。
淮亚君是湖南银联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也是该所湘雅医院法律顾问团队的成员。两年来,她和同事在医务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见证了1200多例高风险病例术前谈话,这些手术无一起医疗纠纷。手术前,医生找病患及家属谈话、签署手术、麻醉等各类同意书,许多患者并不陌生,但律师见证谈话过程并录音录像,这对很多患者及家属来说是新鲜事。
律师怎样见证谈话?为何1200多例高风险手术无一起医疗纠纷?在医疗纠纷频发的今天,这种谈话制度为破解医患纠纷难题,提供了哪些有益借鉴?8月13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跟随淮亚君,参与、体验了一例术前谈话。
现场
“以前认为到了医院就像进了保险箱,现在才知道手术有这么多风险。”
8月13日8点,淮亚君就到了湘雅医院医务部。今天她将参加四场术前谈话。四场预约谈话的病人病历和手术方案,都已经放在她的案头。阅读这些资料她花了两个半小时。10点半, 她带上谈话登记本和录音笔,去神经外科见证医生和患者及家属谈话。
16点30分,淮亚君准时来到心胸外科医患沟通室。这是当天最后一场术前谈话。
10多种风险均会危及生命
几分钟后,医务部工作人员丁宗峰、主管医生吴东凯和患者王先生的妻子、哥哥和嫂子也来了。律师确认谈话参与人员身份和阐述谈话目的后,医患谈话随即展开。
“王先生10年前就出现心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爬楼都很费劲,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必须做手术更换主动脉瓣。”吴东凯是患者的主治医生,前几天科室讨论分析王先生的病情后,制定了两套手术方案。“一是更换机械瓣,这种瓣能用一辈子,但需终身服抗凝药物,避免抗凝不足引发并发症;二是更换生物瓣,这种瓣用10年到15年后要更换,好处是不用服抗凝药。”
无论选择哪套方案都有风险,吴东凯列举了手术可能引发的10多条风险,比如麻醉意外、术中术后大出血导致休克、术中术后心律失常、心跳骤停;术后血胸、气胸、脓胸……“以上并发症可能均会危及生命,家属需慎重考虑。心胸外科一年做1000多台手术,只有极少数患者在做手术时出现上述风险,但必须认真对待。”吴东凯说。
“听了医生和律师的介绍,我心里有底了”
听医生逐条解读完手术风险, 三名家属心情沉重。王先生的妻子率先打破沉默提问,“我和老公住在怀化,抗凝药费用高不?当地医院能检查血液抗凝情况吗?”“抗凝药便宜,怀化当地的医院也能检查抗凝情况。”吴东凯建议用机械瓣。王先生才45岁,身患多种疾病,如果安装生物瓣,10年后如果身体太差,就无法做手术更换。
三名家属和王先生本人商量后,决定使用机械瓣。
医患双方交流完后,淮亚君询问医生是否做好了应对意外情况的预案,手术用血是否准备好,重症监护室是否留了病床。谈话结束后,她请家属逐条阅读手术同意书上的风险提示,询问是否听明白医生的解读和所有风险后,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回到医务部后,她整理了当天谈话记录,将录音备份到电脑中,将手术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医务部。
整整一个小时的谈话,让家属对手术风险和治疗方案有了全面了解。王先生的妻子说,“以前认为到了医院就像进了保险箱,现在才知道手术有这么多风险。听了医生和律师的介绍,我心里有底了。”
解读
如何说,说什么,都很有讲究
今年以来,淮亚君越来越忙,因为术前谈话明显增多。
“更多医生请律师见证医患术前谈话,是为了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不畅,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湘雅医院医务部副主任蒋乐善长年从事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术前谈话,如何说,说什么,都很有讲究。”
农工党湖南省委不久前开展的医患纠纷调研,也佐证了这一观点,湖南去年医患纠纷超过4000件,超七成的医护人员和群众认为医患沟通不足。
忽视小问题容易引发纠纷
淮亚君每天整理的医患谈话记录,杨美莲律师会抽空翻阅。杨美莲在担任湘雅医院法律顾问前曾做过十来年患方律师,深谙医疗纠纷的症结所在,“很多医疗纠纷并不存在实体医疗行为过错,而在于手术前医生对病情、医疗措施、手术风险等没有全面告知。”
对于手术风险特别大,且患者、家属对治疗方式选择有分歧的病例,有的医生只通知患者本人或少数家属来谈话,手术出现意外或风险后,来闹事的往往是没来参与谈话或持相反意见的家属。“所以预约谈话会要求家属能来的尽量来,实在有事的会打电话告知手术风险,并征求意见。”
“通过录音录像,律师见证,能有效预防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杨美莲结合以往代理的案件分析说。以前医生做手术跟家属谈话时,共性的风险谈得比较多,不太注重个性化告知和深度沟通。特别是替代医疗方案、治疗费用等容易被忽视,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一旦术后达不到患者及家属的预期,就可能引发纠纷。有的医生在告知手术风险时,说得过于专业,,患者和家属听不懂;有的医生对风险写得多说得少,或者说得多写得少,缺乏真正的告知和互动,很难达到实质的告知效果。
1200例高风险谈话病例无一起医疗纠纷
“湘雅医院1年有7万台手术,我们只选择了高风险手术谈话,不到总数的1%。效果表明,术前谈话的‘事前’预防,颇具新意和成效。”湘雅医院医务部副主任蒋乐善向三湘都市报记者介绍说,参与谈话的律师要么拥有法学和医学双学位,要么处理过多起医疗纠纷。术前谈话不仅督促临床科室对手术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和预防,补充医生遗漏的重要信息,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还能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风险,打消疑问,增强医患互信。
2012年6月以来,湘雅医院实施的1200例高风险谈话病例无一起医疗纠纷,6名放弃手术的患者以及3名手术中死亡患者的家属,都没有找医院麻烦。家住长沙市的陈爷爷7月初因为右腿髋关节骨折入院,入院检查发现愈合不良后,想更换髋关节。专家会诊后,认为陈爷爷已经73岁,又有严重的肺气肿和心脏病,手术风险太大。医生和他进行术前谈话时,详细解释了全麻手术面临的诸多风险,推荐选择保守治疗,病情会逐步好转。考虑再三,陈爷爷放弃了手术治疗,并感谢医生为他选择了最佳治疗方案。
“签署手术同意书和进行高风险特约谈话不是免责理由,但能督促医生对风险进行充分预见和预防,更全面通俗地告知。”杨美莲认为大医院要注意部门间的衔接,“很多高风险手术会出现紧急用血、术后入住ICU病房等情况,需要各部门间加强衔接进行应急应对,防范医疗纠纷。”
■文/记者 甄荣 李婷
实习生 刘盼
通讯员 罗闻
手记
增强沟通架起医患信任的桥梁
□李婷
1200多例谈话后无一起医疗纠纷。请律师见证高危手术特约谈话的效果怎么样,得到了较好的实践检验。这种有效、诚信、规范的医患沟通方式,值得关注。
信息太嘈杂,常识不健全,专业有壁垒,立场多分歧……医患之间,相互指责无法厘清真相,误解对抗无法解决问题。面对难题与纠葛,不确定的风险和可能的变数,我们可以理性探讨,做出更理性的决定;我们可以协力合作,推开通往更多常识与理性的大门。加强沟通,需要更有深度和韧度的生命领会,也需要共筑彼此信任与关爱的生命理念。
- 去年卖到脱销的华堂宁,今年618两盒即赠
图源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3年6月9日,由人民日报健康... - 提升大型医疗设备“健康指数”,山特有“良
近几年,我国医院总数保持增长,据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 - 华兴资本2021年医疗与生命科技行业年度
2021年疫情全球蔓延,中国积极应对。在逐渐消除Delta影... - 东华原医疗动脉硬化检测仪——让早期动脉硬
你是否偶尔感到头晕头痛?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工作都很吃力?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