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流行区归国人员可免费检测
昨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夏季寨卡病毒防范提示,该局已首次在口岸现场启用快速PCR核酸检测技术,并加强重点航班的布控,采集重点旅客信息。
目前,北京国检局已明确寨卡疫情防控重点国家、重点航班和重点人群,并与各航空公司配合疫情防控。排查采取靶向定位的方式。现场国检人员将对来自疫情流行区的有症状人员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在明确感染嫌疑后,国检人员现场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检测中还将运用一步法、磁珠法和手工提取核酸法三种方法和四种检测试剂同步等9次检测,最终可确定是否为病毒核酸阳性。
随着天气转热,蚊虫逐渐活跃,寨卡病毒传播进入高风险期,北京国检局将进一步加强重点航班的布控,对来自疫情流行区人员强化检疫查验和症状监测,做好重点旅客信息采集。同时,加强口岸区域医学媒介生物尤其是蚊类监测。保健中心也将为来自疫情流行区的归国劳务人员和留学生提供免费寨卡病毒检测服务,并与商务部、旅游委等单位协同发布健康提示。
北京国检局提醒公众提高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预防意识,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妇女应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国家和地区旅行;在境外应使用避蚊剂、穿着长袖长裤、使用蚊帐等。从病毒流行地区入境时若有发热、头痛以及红疹等症状,请立即向检验检疫人员主动申报。
相关阅读:
科普: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是一种虫媒病毒,2014年2月,智利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疫情。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20nm,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该病毒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寨卡病毒感染散发病例。最早一次暴发流行是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亚群岛的雅铺岛,更大的一次流行于2013年-2014年发生在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感染了约32000人。伊蚊还传播黄病毒科中的另外三种病毒,包括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黄热病毒,也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2015年巴西的寨卡暴发流行中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出生的新生儿头围与匹配的相同性别和孕龄的孩子比,低于平均值超过了两个标准差)。在2015年5月-2016年1月间,共报道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与往年小头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35例小头畸形新生儿的头颅CT及头颅超声提示存在弥漫性脑组织钙化,主要发生在侧脑室旁,薄壁组织旁和丘脑区域、基底节区域。皮质和皮质下萎缩造成的脑室萎缩也能见到。小部分婴儿出现关节挛缩,提示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然而,在解释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调查。
- 流感高发科学备药,连花清咳片不能少
如今正值流感高发时期,居家如何选药备药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时... - 九图读懂一线专家答新冠新形势:早阳早好?
连日来,防疫政策的放松和可能到来的疫情高峰引发民众关注和热议... - 中国心梗救治日:专家解读心肌梗死的诊断与
心肌梗死是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急性... - 《柳叶刀》发表陈薇团队新冠疫苗II期试验
当地时间7月20日,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